【外國專欄精選——經濟學人專欄】為何特朗普不願對俄羅斯強硬?
【外國專欄精選——經濟學人專欄】為何特朗普不願對俄羅斯強硬?

上週俄羅斯與烏克蘭在伊斯坦堡的直接談判未能達成停火後,唐納德·特朗普宣稱只有他的親自介入才能打破僵局。他於5月19日與弗拉基米爾·普京的兩小時通話本應是「關鍵時刻」,直言俄羅斯是否願意結束戰爭,否則將面臨後果,如進一步制裁。但特朗普未發出最後通牒,反建議更多和平談判。

 

儘管如此,他讚揚談話「極佳」,並在社群媒體發文稱:「俄羅斯與烏克蘭將立即開始談判,達成停火,更重要的是結束戰爭。」遺憾的是,普京對此次通話的回憶截然不同,雖也表示滿意。他稱「我們大致在正確軌道上」,表示俄羅斯準備制定「未來和平條約備忘錄,明確若干立場」。這些立場似乎包括要求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放棄俄羅斯入侵並宣稱擁有的四個省份的控制權,遭澤連斯基斷然拒絕。

 

同日,普京宣稱:「對我們來說,首要任務是消除危機根源。」在克里姆林宮的語言中,這意味著烏克蘭應保持弱勢、中立,不加入北約,且喪失西方軍事支持。換言之,普京尋求烏克蘭在戰場或談判桌上投降。他與特朗普的對話似乎未改變其立場。

 

在歐洲領袖支持下,烏克蘭要求立即無條件停火30天,隨後談判永久解決方案。澤連斯基在X上謹慎發文:「若俄羅斯不停止殺戮,必須施加更嚴厲制裁。對俄羅斯的壓力將推動真正和平。」這反映他試圖在2月與特朗普白宮爭執後重獲其青睞。兩人上月在教宗方濟各葬禮期間於聖伯多祿大教堂會晤。烏克蘭與美國簽署礦產協議,原則同意停火,並參加近三年來首次與俄羅斯的直接談判。

 

近幾週,特朗普開始質疑普京是否在「拖延時間」。但他仍在迎合期待他強硬的各方。長期迷戀俄羅斯強人,特朗普在三個選擇間徘徊:加倍示好、放棄努力,或轉向敵對。

 

特朗普或許會決定親自會見普京,以重燃「火花」。但如許多痴情者,他可能顯得軟弱愚蠢。至少,無休止的談判將給俄羅斯更多時間在戰場上推進。

 

慶幸的是,特朗普未重申烏克蘭應為戰爭負責或「無牌可打」。然而,其政府日益擔憂無果的外交會將「拜登的戰爭」變成「特朗普的失敗」。因此,有人提及第二選項:徹底放棄調解。副總統萬斯在與教宗利奧十四世會談後離開羅馬時表示:「我們完全願意抽身。美國不會在這裏空轉,我們要看到成果。」

 

特朗普也暗示美國將保持半脫離角色,讓雙方直接對話,或由梵蒂岡主持,教宗利奧已提出此建議。然而,因對俄羅斯失望而退出,可能適得其反:剝奪烏克蘭最後的美國外交支持。澤連斯基強調,美國與歐洲盟友的持續參與「至關重要」。歐洲領袖至少承諾繼續援助烏克蘭。

 

與此同时,烏克蘭的盟友認為,特朗普早該採取第三選項:對普京採取敵對態度,加大政治、經濟和軍事壓力,直至其同意停火。國會鷹派,包括親特朗普的共和黨人,正準備法案,對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施加500%的「次級」關稅。這比本週將批准的歐盟第17輪制裁方案更嚴厲,後者針對更多俄羅斯官員及全球運油的「影子船隊」船隻。

 

對普京失望但不願放棄,特朗普選擇不做決定。這對俄羅斯或許已足夠。普京可能認為俄羅斯能承受更多制裁的經濟痛苦。他也明白,美國鮮有人願意重啟每年數百億美元的軍事援助,這是真正改變其算計的關鍵,特別在聯邦政府削減開支之際。

 

萬斯寬厚地認為,普京「不太清楚如何結束戰爭」。但所有跡象顯示,普京意欲繼續作戰。伊斯坦堡談判中,俄羅斯代表團團長梅丁斯基對烏克蘭官員說:「我們準備打一年、兩年、三年——多久都行。」他引用18世紀俄羅斯帝國歷史補充:「我們與瑞典打了21年。你們準備打多久?」

 

與此同時,俄羅斯戰爭持續推進。就在特朗普與普京通話前數小時,基輔外的重要空軍基地所在地瓦西爾基夫鎮遭數十架無人機襲擊。至少一架擊中軍火庫,引發巨大爆炸,碎片覆蓋附近區域。當地居民納迪婭·皮登說:「這是戰爭開始以來最響亮、最恐怖的夜晚。」她黃色小屋的前半部被摧毀,露出紐約天際線壁紙。她的鄰居,27歲的安娜·葉菲緬科更不幸,她在保護四歲兒子時身亡,孩子現正在醫院搶救。特朗普正確地稱戰爭為「血腥屠殺」,但他似乎未看清僅僅討好普京無法止戰。

發佈時間: 2025年05月20日 23:54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