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書公然教路中國貨洗產地 惹爆地區連鎖反應
小紅書公然教路中國貨洗產地 惹爆地區連鎖反應

最近有外電報道爆料,指部分中國出口商積極搵第三國幫手轉運貨物,改原產地標示做其他國家,目的係為咗避開美國徵收嘅高額關稅。更有人喺中國社交平台小紅書上明目張膽咁宣傳呢類「轉身術」服務,聲稱可以「幫中國貨變身東南亞產品」,呢啲做法已經引起韓國、越南、泰國等鄰近國家高度關注,擔心自己國家變成中國貨嘅「洗產地」中轉站。

 

有報道提到,喺中國廣東中山做燈飾出口生意嘅歐小姐話,因應美國加關稅,公司改用一種「出口到附近國家再轉去美國」嘅做法,希望可以減低成本。佢仲講,好多出口商用FOB條款,即係貨品一離港就算交晒比買家,出口商就唔需要負法律責任。

 

根據美國法律,如果要享受較低或豁免關稅,進口貨品必須喺該國進行「實質加工」,即係要真係加值。但目前唔少中國供應商就透過第三國攞新嘅原產地證明,以此規避美國針對中國貨徵收嘅懲罰性關稅。

 

小紅書上面有個叫「Ruby—第三國轉運」嘅帳號就發咗廣告,話可以「經馬來西亞轉運,中國貨變成東南亞貨品」,標明清楚係針對想避稅嘅出口商。

 

韓國海關方面亦通報,淨係喺今年第一季,就查獲咗價值高達295億韓圓嘅假原產地產品,絕大部分都來自中國,而且幾乎全數都係準備運去美國。越南政府就叫企業加強核查原材料同貨品產地資料;泰國亦已經加強審查出口去美國嘅商品原產地,防止被利用搞違規轉運。

 

呢種轉運方式連美國企業都開始提高警覺。一名Amazon十大獨立賣家嘅高層主管就話,佢哋曾經發現供應商想用假產地來報關,搞到貨品有機會畀美國海關扣起。佢又補充,部分中國供應商仲主動提出想做「美方登記進口商」(IOR),試圖用製造成本嚟申報稅,而唔係按實際買入價,藉此壓低稅款。

 

呢位主管直言,好多供應商會刻意報低價,令貨品睇落唔值咁多錢,但美國商家對呢種做法已經愈來愈戒心重,對中國供應商嘅信任正慢慢流失。

發佈時間: 2025年05月05日 21:55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