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據透明度大幅倒退 經濟真相愈見撲朔迷離
中國數據透明度大幅倒退 經濟真相愈見撲朔迷離

中國喺經濟數據透明度方面再度引起外界關注。近年嚟,面對經濟疲弱同內外壓力,中國政府陸續停更多項原本定期公布嘅統計資料,無論係房地產、失業率,甚至連醬油產量都唔再出數,引起外界質疑北京刻意限制資訊流通,為咗維護穩定形象。

 

有美國媒體報道話,遭撤下或暫停發佈嘅數據範圍極廣,除咗土地出讓、外資流入、青年失業率、商業信心指數等敏感指標,就連小學廁所面積、火化遺體數量、醬油產量都「中招」。其中,火化數據喺中國2022年底突然放棄「動態清零」政策之後就冇再出。有分析估計,當時政策急轉,可能導致多達210萬人死亡。

 

有消息指,中國國家統計局喺被民眾問到點解唔再出青年失業率時,只係簡單回應「有關部門已停止提供」,冇進一步解釋。青年失業率數字喺2023年8月被暫停發佈,當時正值數字飆升,引起民怨。五個月之後數據雖然恢復,但公布出嚟嘅失業率突然大跌,惹嚟廣泛質疑。

 

而部分人口相關數據亦被指造假。中國流亡人口學者易富賢指出,2020年官方聲稱有1210萬人出生,但同年只錄得540萬劑次結核病新生兒疫苗接種,認為真實出生數字可能遠低於官方數據。佢仲話,以疫苗接種量作為衡量會更加準確。不過,相關疫苗統計亦喺之後停止公開。

 

多項關鍵指標喺無預警情況下停發,迫使國際研究機構轉向使用替代性數據,例如電影票房、用電量、衛星夜光圖、民間地圖平台嘅人流數據、貿易數字等,嚟估算中國經濟狀況。據悉,高盛以貿易進口數據交叉分析後估計,中國2024年實際經濟增長可能得3.7%;榮鼎集團更保守,估得2.4%。

 

有分析指出,中國當局對數據掌控愈嚟愈嚴,係因為高度重視穩定形象,特別係中美角力升溫同國內中產信心不足之際,當局擔心「負面數據」會引發社會不安,甚至被視為潛在政治風險。

 

一名駐港嘅外資銀行經濟師透露,自從中國喺2021年推出新法之後,有啲資料例如企業註冊紀錄、衛星圖像等,已經只限喺中國境內先查到。佢話而家每個星期都要專程北上深圳,先至可以下載需要用嚟分析嘅統計數據。

 

除咗上述數據,連收費公路營運商嘅債務數額、新股民人數、生育數字等資訊都相繼「失蹤」。至於記錄小學校園廁所面積嘅統計,更停咗成三年,直到2024年2月先至再次出現。

 

報道提到,想真正了解中國經濟本來已經唔容易。早年已故嘅國務院前總理李克強都曾經坦言,官方GDP數字唔可靠,所以佢寧願用用電量、鐵路貨運量同新增銀行貸款嚟判斷經濟走勢,後嚟呢種方法仲被稱為「克強指數」。依家唔少經濟學者同投資者都仲靠呢啲替代數據嚟掌握中國實況,但隨住官方資料來源愈收愈窄,外界對中國經濟透明度嘅憂慮都愈嚟愈深。

發佈時間: 2025年05月05日 21:17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