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專欄精選——華爾街日報專欄】烏克蘭和平無法達到完美 美國錯失機會戳破普京虛張聲勢
【外國專欄精選——華爾街日報專欄】烏克蘭和平無法達到完美 美國錯失機會戳破普京虛張聲勢

如果美國及其歐洲盟友願意提供足夠的武力,烏克蘭談判桌上可能會有許多實際選項。若烏克蘭得到武裝和支持以收復俄羅斯佔領的領土,澤連斯基將有談判的籌碼。如果美國及盟友支持對俄羅斯境內目標的打擊,就能為烏克蘭迫切希望停止城市轟炸的願望提供一個對等的談判籌碼。

 

普京的兩個明顯敏感點是克里米亞,以及讓聖彼得堡和莫斯科的都市中產階級免受戰爭影響。若這些中產階級以足夠人數走上街頭,他的政權可能在一下午內垮台。美國及其盟友有方法讓這些價值面臨風險。為何沒有公開協調並廣為宣傳的計畫來摧毀克里米亞的刻赤大橋?

 

一種不假思索的觀點在旁觀者中傳播:切斷援助以迫使烏克蘭願意談判。事實上,這種可能性本身就成了普京不願談判的誘因。另一方面,設定軍事目標卻不提供實現的手段,只會導致自我羞辱。如果得到美國全力裝備支持的烏克蘭軍隊仍不足以解放克里米亞和頓巴斯,然後呢?要求美軍直接介入?屆時莫斯科會宣稱它不僅擊敗了基輔,也擊敗了華盛頓。

 

但問題不僅是對普京核武器的過度恐懼。拜登和特朗普政府都認識到普京能以多種方式讓他們日子難過:網路攻擊、暗殺、破壞、海底電纜威脅,現在還有衛星。俄羅斯可以向北韓出售洲際彈道導彈技術,向中國出售潛艇技術,向伊朗出售反艦導彈,等等。

 

空想目標而不提供手段是古往今來評論家的特權。但針對一個常見反駁:為了捍衛領土不應被侵略奪取的原則,烏克蘭奮戰並犧牲了三年。美國及盟友投入了數千億美元,承擔了相應風險。北約以數十年未有的方式動員。無論以言語還是行動,即使在簽署現實的停戰協議後,這一非侵略原則仍可繼續得到支持。

 

但讓完美成為現實的敵人無助於推進任何原則。現實原則定義了歷史上每一個停戰協議,包括你已想到的那些醜陋案例。

 

因此,在當前談判中,美國不願支持的眾多軍事目標不出意外地無法實現。那些在推特上高呼擊敗普京的人展現了推特政治的缺陷,任何資金和基層努力來動員美國輿論及其代表採取更強硬的方法是看不見的。

 

為記錄在案,普京發動戰爭的戰略和歷史動機在作者看來遠非其直接關切:為其晚年確保政權穩定。讓烏克蘭脫離掌控可能成為對手推翻他的全部理由。

 

談判目前似乎未接近成功,但熱戰後將是冷戰。將檢驗的是,一個西化的烏克蘭是否比普京打算延續到老年的無法無天盜賊統治為更成功的模式,後者主要是為了他個人的安全。特朗普以大膽舉動聞名,但僅是相對而言:政治讓所有政客趨向風險規避。他們偏好小而可逆的步驟,總是盡可能把問題推後。

 

普京在戰爭初期公然暗示,任何北約干預都將面臨核反應,因為他知道如果北約派出F-35戰機,他在烏克蘭道路上的軍隊將無力挽救。即使拜登政府也可能猜測普京有99.99%的機率在虛張聲勢。如果北約威脅摧毀他的軍隊,普京會退縮——如果他的助手尚未為保自身安全將他送往瓦爾哈拉。

 

第三次世界大戰不會發生。這種結果可能為世界贏得另一代的威懾、和平與穩定。但沒有哪位美國總統會冒這個險,選民不會支持。行為經濟學領域系統探索的原因顯示,人類天生傾向於權衡風險與收益時會更謹慎。

發佈時間: 2025年04月30日 23:38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