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升溫,越南工貿部近日下達嚴打指令,嚴厲打擊非法轉運行為,特別針對利用越南作為中轉站,將中國商品改標為「越南製造」後出口至美國,以規避高額關稅的情況。
根據《路透社》報道,越南工貿部喺2025年4月15日發出一項即時生效嘅指令,要求加強對進口貨品,尤其係用嚟生產同出口嘅原材料,進行更嚴格嘅監督同檢查,以確認佢哋嘅原產地。呢個舉動係為咗打擊貿易詐騙行為,避免越南變成非法轉運嘅中介站,從而引發其他國家對越南出口產品實施制裁嘅風險。
越南雖然無明言中國係問題來源,但根據統計,今年頭兩個月,中國對越南出口金額達到233億美元,佔越南總進口超過三成;而同期越南對美國出口亦高達196億美元。美方憂慮中國貨品經越南「洗產地」出口至美國,早喺4月初,特朗普就「開火」,宣布恢復部分越南商品高達46%嘅關稅,並設下90日觀察期,要求越南方面交出實質行動。
《紐約時報》引述分析指出,今次唔係美國第一次對越南出手。早喺2019年,美國就曾經因為鋼鐵產品喺越南「中轉」,加徵懲罰性關稅,理由係違反咗WTO嘅原產地規定。
事隔五年,越南再次面對類似壓力。有越南國際貿易專家表示憂慮,指:「如果越南無法建立一個透明、可查證嘅原產地證明制度,好可能會喺新一波關稅風暴入面變成代罪羔羊。」佢建議加強供應鏈嘅溯源機制,特別係針對使用第三地原料嘅產品。
面對壓力,總理范明正喺4月22日召開專案會議,明確指示要即時強化海關監控,同時推動數位化報關。佢表示:「信譽係我哋出口嘅生命線,我哋要向全世界展示越南打擊貿易詐騙嘅決心。」
唔單止越南,區內其他國家亦積極應對。馬來西亞推行原產地可追溯系統;泰國深化與歐盟、日本之間嘅貿易協定合作;印尼則鼓勵本地化生產,以減低對地緣政治風險嘅依賴。
不過,越南面對嘅處境就更為複雜。三星、富士康、Nike 等國際品牌已經大量將產能轉移到越南,但當地供應鏈仍然高度依賴中國提供嘅原材料同零件。《彭博社》指出,越南目前嘅產地審查制度相對寬鬆,好容易成為美國貿易審查嘅焦點。一旦美方正式恢復高關稅,企業將被要求證明產品完全「零中國成分」,對中小企嚟講,幾乎係不可能完成嘅任務。
多間企業代表亦坦言:「如果無清晰嘅合規指引,我哋唔得唔重新考慮採購策略。」有部分中小型代工廠更加擔心,自己會被排除喺國際供應鏈之外。
越南政府而家正準備與美國進行高層磋商,希望爭取延續稅務寬限期。越南海關副署長表示,越方將會推出三大配套措施:包括擴大原產地認證、加強供應商審核同推動報關數位化,務求降低轉運風險,同時保留吸引外資嘅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