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復活節假期期間,港人外遊及北上消費情況持續升溫,為本地餐飲及零售行業帶來明顯壓力。據入境事務處數據顯示,自4月17日至21日,即復活節假期連同前夕,合共錄得約247萬港人次離境,較去年同期上升7.9%。其中大部分港人選擇前往中國內地,進一步削弱本地假期消費動力。
根據本台統計及訪問,市面人流明顯減少,影響尤以中低收入地區如土瓜灣最為顯著。有小販反映,垃圾量由過往的一車縮減至半車,反映消費活動大幅下降。甚至有全年無休的小食店及街市檔販,亦因人流稀少而主動選擇休息一天。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在電台節目中指出,飲食業在假期期間每日營業額僅約2億港元,較平日下跌三成,其中中高價餐廳更是重災區,有部分食肆營業額下跌四至五成。
零售業方面亦未能倖免。香港百貨商業僱員總會會務總幹事林志忠表示,復活節雖有旅客到訪,但整體人流未能轉化為實質消費,加上港人傾向外遊,導致「旺丁不旺財」的情況,預計整體零售收入較去年同期下跌約一成。立法會批發及零售界議員邵家輝則指出,業界對復活節淡靜已有心理準備,現時將希望寄託於下月五一黃金周,期望可彌補復活節的損失,惟重現疫情前盛況仍有難度。
而在北上熱潮背後,交通壓力亦隨之上升。據港珠澳大橋口岸的通關資訊,假期期間有車輛大排長龍,部分時段汽車輪候通關長達500米,平均需等候約40分鐘方可過關,反映港人北上意欲之高。
酒店業亦受到波及。業界反映,由於港元偏強,過夜成本高昂,導致部分旅客寧選擇短途行程或即日來回。有尖沙咀五星級酒店更將房價調低至不足1000港元一晚,以維持入住率。
旅遊業方面,東瀛遊執行董事禤國全指出,今年復活節外遊人數明顯回升,當中以赴日旅遊回暖最為明顯,已恢復至疫情前九成三以上,甚至略有上升。
雖然本地市道短期受壓,但不少業界仍對未來節日充滿期待。黃家和建議,政府及地區組織可考慮於長假期間舉辦具吸引力的活動,鼓勵市民留港消費。同時,亦有聲音促請當局考慮推出針對性的「留港消費券」,以支援本地商戶渡過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