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執委會最近出咗份年度報告,揭示中國依然係歐洲市場危險產品嘅最大來源地。喺2024年度「安全門」系統入面,中國產品就佔咗全部警示案件嘅40%,如果唔計化妝品類,更加高達61%,遠遠高過歐洲經濟區自己嘅19%。
所講嘅「安全門」,其實係歐盟專為非食品產品設立嘅快速警報系統,涵蓋27個成員國加上挪威、冰島、列支敦士登等歐洲經濟區國家。2023年總共錄得4,137宗警示案例,創下呢個系統自2003年啟用以嚟嘅新高,反映監管部門報告同分享資訊嘅積極性大大提升。
就產品類型嚟睇,化妝品繼續係警示最多嘅品類,佔咗整體36%;其次係玩具同電器,分別佔15%同10%。當中大約一半產品係因為化學成份問題被通報,而有97%嘅化妝品案例係因為含有禁用香料「丁苯基甲基丙醛」(BMHCA),呢種成份可能會對生殖系統同皮膚造成風險。
至於來源地方面,中國已經連續多年穩坐歐洲危險產品最大出口國寶座。報告指出,中國產品喺2023年已經佔警示案例37%,而家再升至40%;如果單計非化妝品,更升至驚人嘅61%,遠遠拋離歐洲經濟區同其他國家。相比之下,意大利就成為化妝品警示第二高來源地,佔咗16%。
歐盟為咗應對大量危險商品入侵,早喺2006年就開始同中國建立產品安全合作。去到2023年9月,歐中雙方簽署聯合行動計劃,針對網購平台上嘅危險產品,雙方同意喺21日內完成處理同回報。
報告仲提到,網購已經成為歐洲重點監管對象。由2024年起,歐盟取消咗150歐元以下包裹嘅免稅優惠,並對進口貨品嘅安全、環保等標準收緊監察。統計顯示,單係2024年,歐盟就進口咗大約46億件低價貨品,每日平均有1,200萬件包裹入市,當中91%係來自中國。
目前,歐盟已經根據《數碼服務法》向兩大中國電商平台展開調查,包括阿里巴巴旗下嘅全球速賣通(AliExpress)同拼多多旗下嘅Temu。AliExpress被指冇妥善查核平台上有害成份嘅假藥同食品,而Temu就被質疑販售違法商品,仲推出疑似令人上癮嘅設計,引起監管當局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