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特朗普在競選期間承諾要迅速結束烏克蘭戰爭以來,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及其歐洲支持者便擔心美國可能會拋棄他們。這種恐懼在2月12日進一步加深,當天特朗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通話,事前並未與烏克蘭協調細節,並宣布將「立即」開始談判結束戰爭。他隨後表示,他可能會在沙特阿拉伯與普京會面。
這正是澤連斯基數小時前在接受《經濟學人》採訪時所警告的單方面美國行動。他強調:「如果俄羅斯單獨與美國接觸,由普京與特朗普,或是他們的團隊進行談判,那麼他們將獲取操縱性的資訊。」歐洲領導人也表示不應將他們排除在外,並堅持西方應該努力讓烏克蘭處於有利地位。
西方支持烏克蘭的政界人士指責特朗普及其團隊在沒有獲取任何回報的情況下向普京讓步。俄羅斯股市上漲,而全球市場的油價則下跌3%,部分反映出市場預期談判最終可能促成克里姆林宮的復興,並解除對俄羅斯能源產業及整體經濟的西方制裁。
近幾個月來,特朗普曾兩次與澤連斯基會面,分別是在9月於紐約以及12月於巴黎,並且在與普京通話後再次與澤連斯基交談。然而,烏克蘭官員表示,他們並未被諮詢該通話的時間與內容,這與拜登政府「沒有烏克蘭的參與,就不會討論烏克蘭」的政策有所不同。儘管白宮與克里姆林宮在幕後進行了一些接觸。
儘管如此,在特朗普與普京通話的消息曝光後,澤連斯基仍試圖保持樂觀。他在社交媒體X上發文:「沒有人比烏克蘭更渴望和平。我們正與美國共同制定下一步行動,以阻止俄羅斯的侵略並確保持久、可靠的和平。正如特朗普總統所說,讓我們完成這件事。」
特朗普曾經誇下海口,聲稱自己能在24小時內達成協議。這一目標並未實現,但他仍在快速推進,然而他的行動並未展現出明確的計劃,反而暴露了其團隊內部的混亂。
曾被指定為美國烏克蘭與俄羅斯問題特使的前美軍三星上將凱洛格(Keith Kellogg),在這次談判中似乎並未發揮關鍵作用。相反,特朗普的高爾夫球友、現任中東特使維特科夫(Steve Witkoff)於2月11日飛往莫斯科,帶回被扣押的美國教師福格爾(Marc Fogel),這是普京為促成與特朗普通話而釋放的善意姿態。此外,凱洛格也未被列入特朗普宣布的談判團隊,該團隊成員包括國務卿魯比奧(Marco Rubio)、國家安全顧問沃爾茨(Mike Waltz)、中央情報局(CIA)局長拉特克利夫(John Ratcliffe)以及受特朗普信任的維特科夫。
澤連斯基試圖塑造自己為願意追求和平的形象,並將普京描繪為好戰分子,執意推進其毀滅性的軍事行動。一度,特朗普似乎認同此觀點,甚至威脅若俄羅斯拒絕談判,將對其加徵關稅並實施更多制裁。其幕僚曾暗示,特朗普理解要促成協議,必須對普京施加更大壓力。高級助理被派往歐洲,計劃在2月14日開始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與澤連斯基及歐洲盟友磋商。
然而,特朗普的立場突然轉變。他在2月12日於自家社交媒體Truth Social上宣布,與普京進行了一次「漫長且極具成效的電話交談」。特朗普讚揚美俄在二戰期間的合作,對與普京的「緊密合作」表示極大興趣,並談及「彼此互訪國家」的可能性。
談判確實需要直接對話,但特朗普的做法實際上是在未獲得實質讓步的情況下,開始與俄羅斯關係正常化。事實上,普京的發言人表示,談判不能僅限於停火,而是需要「解決衝突的根本原因」,這在克里姆林宮的語境中,意指將烏克蘭納入俄羅斯的勢力範圍。
反倒是美國率先做出讓步。剛上任的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表示,考慮到烏克蘭自2014年俄羅斯介入以及2022年全面入侵以來的領土損失,讓烏克蘭恢復其國際公認邊界「不現實」。他承認,「烏克蘭的持久和平必須包含強有力的安全保障,以確保戰爭不會再次爆發」,但他同時預先否決了這些保障措施。他表示,美國不會讓烏克蘭加入北約,不會向烏克蘭派遣美軍,也不會允許北約保護可能部署到烏克蘭的歐洲部隊。換言之,烏克蘭的安全將由歐洲及非歐洲軍隊透過一項「非北約任務」來維護。
烏克蘭的未來支援仍不明朗。特朗普似乎將獲得烏克蘭稀土礦產的開採權作為對美國過去數百億美元援助的「補償」。他抱怨美國對烏克蘭的援助「幾乎毫無成果」。澤連斯基曾暗示,若美國持續提供援助,他可能同意提供這些開採權,但特朗普尚未接受此提議。
美國前駐俄大使麥克福爾(Michael McFaul)在X上發文批評:「外交101原則:不要在沒有獲得回報的情況下做出讓步。不要在公開場合進行談判。在與烏克蘭協調立場前,不要就烏克蘭的未來進行談判。」
特朗普向來無視美國的外交慣例。儘管他的方式不拘一格,但仍有人寄望他的幕僚能將他引導至更傳統的外交策略。特朗普前烏克蘭問題特使科沃爾克(Kurt Volker)認為,特朗普的策略可能是「既向普京示好,又向他施壓」。特朗普當天晚些時候的言論似乎也有所調整。他強調:「我支持烏克蘭。」他預測烏克蘭可能收復部分領土,並表示美國將繼續提供援助,只要「確保援助是有保障的」——這可能暗示與烏克蘭稀土交易掛鉤。他補充說:「如果我們不這麼做,普京就會覺得他贏了。」
儘管如此,烏克蘭官員的心情已大幅轉向悲觀。一位官員坦言:「我認為一切將在沒有烏克蘭的情況下決定。烏克蘭完了,順帶一提,歐洲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