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2014年開始,中國造車新勢力喺地方政府補貼推動下迅速崛起,到2019年已有超過60間新車企湧入市場。不過,短短幾年間,造車熱潮急速降溫,好多企業因為經營困難相繼破產,遺留咗過千萬輛嘅過剩產能同超過千億元嘅爛尾融資,成為地方經濟嘅沉重負擔。
根據統計,2014年可以話係中國造車新勢力嘅元年,好似蔚來、理想、小鵬、奇點同遊俠呢啲品牌都喺呢年成立,仲吸引咗唔少傳統車企嘅高層投身創業浪潮。到2019年,市場上已經出現超過60間造車新勢力,而仲有400幾間公司雖然註冊咗,但未推出任何產品。
過去十年間,有23間造車新勢力建成或者規劃咗總產能高達1355萬輛,總投資額達人民幣6853億元。不過,而家其中16間企業已經宣告破產或者完全無銷量,涉及投資高達6065.8億元,規劃產能多達1030萬輛,而實際落地嘅產能僅僅係389萬輛,累計融資金額達到1070億元。
呢次造車熱潮背後,地方政府嘅推動起咗關鍵作用。由於汽車產業鏈長、對經濟拉動作用大,各地政府唔單止提供土地同建設免費工廠,仲通過稅收補貼吸引車企落戶。即使企業面臨經營困難,地方政府都會出手提供消費補貼或者財政援助。不過,呢啲支持措施未能挽救大部分車企,反而令市場競爭更加混亂。
隨住大部分造車新勢力退出市場,而家只剩8間倖存者,包括理想、蔚來、小鵬、小米、零跑、哪吒、極石同合創。不過,極石同合創每個月嘅銷量仲少過50輛,而曾經銷量領先嘅哪吒汽車就因為裁員、減薪同俾供應商起訴而陷入經營危機。
即使如此,倖存嘅企業仲係加速擴張。例如,蔚來同零跑都有計劃擴建工廠,小鵬嘅兩座工廠年產能合計可以達到20至30萬輛,而小米仲規劃分兩期建造工廠,每期年產能達到15萬輛。佢哋希望通過高產能應對未來市場需求,不過業界對於佢哋能否實現盈利都保持觀望態度。
喺補貼政策影響下,一啲地方政府仲未停止對汽車產業嘅支持。例如,2023年神龍汽車推出咗「半價購車」活動,引發市場價格戰。儘管有業內人士批評呢啲措施會擾亂市場秩序,但對部分車企嚟講,地方政府嘅干預仍然係重要支柱。不過,對於已經破產或者倒閉嘅企業,地方政府嘅投資難以收回,變成咗巨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