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專欄精選——華爾街日報專欄】黎智英的荒誕審訊 控方證據僅顯示他堅守新聞初心
【外國專欄精選——華爾街日報專欄】黎智英的荒誕審訊 控方證據僅顯示他堅守新聞初心

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的審判上週在香港重啟。辯方的問題之一涉及檢方稱為「美國反華宣傳者」的人物,而這個人正是本文作者。黎智英回答說他們是「最親密」的朋友,並提到當他皈依天主教時,作者成為了他的教父。

 

這些內容本是無害的,但黎智英的一位中國朋友告訴作者,「教父」這個詞或許在香港政府眼中有更陰險的意味,讓人聯想到法蘭西斯·哥普拉(Francis Ford Coppola)以柯里昂家族為題材的電影。

 

這樣的聯想荒謬至極,但比起整場審判,這也不算太離譜。審判將黎智英描繪成香港版的「拉登」,即對中國構成國安威脅的「主謀」。為了強調這一點,香港政府不惜動用近乎好萊塢級別的道具:例如,72歲的黎智英被逮捕時所戴的手銬、大量的警力部署,以及黎智英四年牢獄中大部分時間的單獨監禁。

 

這一切只讓審判顯得更具諷刺意味,因為香港民眾早已明白,黎智英只是一位極為投入的出版人,他的新聞事業極受歡迎。上週五,黎智英被問及2019年10月27日的一次訪問,標題為〈美國人在告訴我們什麼〉。該文章提到需要「持續遊說」以爭取外國對香港的支持。對此黎智英解釋,所謂「遊說」是指強調抗議活動的和平與非暴力性質。

 

根據路透社報導,他說:「我在文章中所說的,只是我觀察到的事實的真實反映,以及我內心的真實想法,完全沒有敵意或煽動的意圖,我的其他文章同樣如此。」他補充道:「因為在上帝的國度,真理終將勝利,而這對我來說已經足夠。」

 

官方審判記錄未向公眾公開,但一個由前法庭記者成立的網站《法庭觀察》(The Witness)每天會發布非官方紀錄。公眾也可以透過媒體的報導了解庭審進展。黎智英在庭上的發言彰顯了他溫和的聲音。《蘋果日報》的員工被禁止宣揚香港獨立,黎智英也反對一些年輕示威者的暴力行為,認為這會「嚇跑」和平的香港市民。

 

同樣,他否認所謂的「抗爭」呼籲是指暴力。政府的核心指控是黎智英「反中」、「反港」。而他從第一天的證詞中就明確表達,他的所有行為都是「支持自由」和「支持香港」。

 

具體來說,他的目的是促使中國履行其承諾,尊重那些使香港從一片荒石變成全球貿易與金融中心的價值觀和自由。在庭上,他列舉了這些香港價值:「法治、自由、追求民主、言論自由、宗教自由、集會自由」。他表示,《蘋果日報》「與這些價值觀一致」。

 

至於美國,香港政府似乎無法決定黎智英究竟是在執行美國的計劃,還是指揮美國執行他的計劃。或許最具實質性的指控是,黎智英與包括時任副總統邁克·彭斯(Mike Pence)在內的高官會面時,曾遊說對香港施加制裁。

 

在法庭上,黎智英否認了這一點。他說:「我不敢要求副總統做任何事情,我只是向他轉述香港發生的事情。」同時也鼓勵彭斯為香港的事業發聲。彭斯對此予以確認。彭斯在上週日的一則簡訊中稱黎智英為「英雄」。他說:「2019年7月,我們在白宮會面時,黎智英和我討論了他對民主的堅持,以及希望我們繼續為香港人民被承諾的權利與自治發聲。」

 

彭斯對制裁一事斷然否定:「黎智英沒有要求美國對香港或中國實施制裁,也沒有要求採取任何行動。」時任國安顧問約翰·博爾頓(John Bolton)也作出了類似表述。他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說:「我認識黎智英很多年了,很高興與他討論香港實際發生的事情。」

 

熟悉黎智英的人表示,政府讓他上庭是有風險的。他們說,經過這麼長時間的單獨監禁後,他又恢復了以往的魅力。看他作證,就像在看《蘋果日報》的編輯會議,黎智英滔滔不絕地談論真相與自由。

 

馬克·克利福德(Mark Clifford)是香港前新聞人及黎智英媒體集團的董事會成員,也是黎智英傳記《惹事者》(The Troublemaker)的作者。該書將於12月3日出版。他如此總結這場審判:「黎智英的證詞顯示,他唯一的罪名只是做了一名優秀的新聞人。說他操控美國對香港的政策,簡直可笑。」

發佈時間: 2024年11月26日 22:39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