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專欄精選——經濟學人專欄】美國分歧的背後:為什麼有近一半人支持特朗普?
【外國專欄精選——經濟學人專欄】美國分歧的背後:為什麼有近一半人支持特朗普?

自九年前以來,特朗普始終主導著美國右翼政治,但即使經過近十年的分析,許多人依然無法理解他的影響力何以如此深遠。儘管他的第一任期飽受爭議,甚至在2020年大選失利後試圖繼續掌權,仍有約7500萬美國人,約占總選民的半數,準備再次支持他。

 

最初,左翼觀點認為特朗普的崛起來自種族歧視、性別歧視和仇外心理,這些被誤導和謊言所維持。希拉里曾將特朗普的支持者稱為「可悲的一群」,這句話流傳甚廣。然而,特朗普的支持者們的解釋同樣簡化,2016年政治評論家邁克爾·安東將當年大選稱為「93號航班選舉」,意即美國需要一次激進的民粹表態,以防生活方式被永久摧毀。

 

較為冷靜的分析則從三個角度出發:政治制度、經濟環境及文化裂痕。

 

1. 政治制度的影響

 

政治學家認為,特朗普受益於美國特有的政治體制,尤其是兩黨制的選舉制度和公開的黨內初選,讓基層選民在總統提名中擁有更大權力,從而使「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群體得以掌控共和黨。類似的起義性運動在民主黨內也曾出現,但伯尼·桑德斯和伊麗莎白·華倫在2016和2020年的民主黨初選中未能吸引到持續性的支持。然而,兩黨制能穩定地讓叛逆勢力掌控共和黨,並迫使其他共和黨人與新領導層妥協,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特朗普的支持基礎。

 

2. 經濟因素

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內的經濟表現尤為亮眼,直到疫情爆發前,美國經濟一直增長強勁。儘管特朗普的行為和其在2021年1月6日鼓動暴力的行為遭到強烈譴責,選民對通脹和經濟的悲觀情緒卻使他們更傾向於支持特朗普,以懲罰執政的民主黨。

 

不過,單憑經濟因素似乎並不能完全解釋特朗普的持久影響力。儘管對不平等的擔憂普遍存在,但「被邊緣化地區」的工資已在增長,過去十年中收入不平等也未見加劇,因此,文化分歧似乎成為更關鍵的因素。

 

3. 文化分歧

 

隨著教育水平成為新的分界線,文化而非經濟差距成為美國的最大分裂點。如今,民主黨主要吸引受過高等教育的專業和郊區管理階層,而這些人對特朗普的形象感到厭惡;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勞工階層,包括大量的非白人,卻對特朗普大加讚賞,因為他與民眾溝通、保證未來尊嚴和經濟利益,儘管他們清楚這些承諾可能難以兌現。

 

在北卡羅來納州的一次洪災訪問中,特朗普承諾要讓受損房產重建得比以前更美好,這些話語正是人們渴望聽到的,無論其現實性如何。對許多美國人而言,特朗普讓他們「被看見」的這種情感聯繫尤為重要。相比之下,副總統賀錦麗雖曾在麥當勞工作,卻似乎對這樣的接地氣互動顯得格格不入。

 

這樣的文化重整導致共和黨在經濟政策上越來越傾向保護主義,並提出對工人階級有利的減稅和保持社會保障體系。對於許多未上過大學的美國人而言,民主黨似乎不再是在與他們交流,而是對他們居高臨下。儘管拜登政府向美國工人階級注入了大量聯邦資金,工會成員卻逐漸轉向特朗普。此外,特朗普競選團隊也迅速利用拜登最近發言中疑似稱特朗普支持者為「垃圾」的言論,以此提醒選民:「民主黨依然視你們為可悲的一群」。

 

結語:文化與民粹的力量

 

儘管民主黨人及一些共和黨精英無法理解特朗普支持者如何迅速忽視他試圖推翻民主選舉的行為,或他的政策成就貧乏,甚至其反墮胎的立場,但對特朗普的支持者而言,這些批評只是過度渲染。他們認為這些指責充滿虛偽,指出法律系統確實被武器化以對付特朗普,而特朗普只是以威脅回應。

 

在文化差異驅使下,民主黨和共和黨彷彿生活在不同的國度。數以千萬計的特朗普選民相信美國正處於經濟衰退,他們認為民主黨導致了通脹,而「特朗普經濟學」則帶來了繁榮。他們還認為特朗普執政時美國未發起新戰爭,而在拜登領導下中東和烏克蘭的安全局勢動盪。對許多特朗普支持者來說,特朗普主義是一種簡單的指標,而對特朗普的厭惡情緒也是。這一情感力量可能足以將他重新送回白宮。

發佈時間: 2024年11月05日 23:47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