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隨著伊朗和以色列之間的緊張局勢加劇,中國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舉辦了一場中國電影節,並以大片《長津湖》作為開幕電影。這部劇情片展現了中國士兵在1950年至1953年韓戰中與美軍作戰的英勇事蹟。電影中毛澤東對其同僚說:「打一拳以免百拳來。」中國的民族主義博主對這部電影在伊朗上映表示歡呼。一位知名作家寫道:「即使美國站在以色列背後,伊朗也不能坐視不理!」
自那以來,中國官員在觀察中東的暴力衝突時,可能對進一步的升級不太熱衷。10月1日,伊朗向以色列發射了一連串導彈,而以色列則不斷攻擊伊朗在加沙和黎巴嫩的代理勢力。這一切令中國感到不安。中國是四個被西方稱為「動盪軸心」或「混亂四重奏」國家中最強大的國家,這四個國家包括伊朗、北韓和俄羅斯。這些國家都蔑視美國主導的全球秩序,並準備打破這一秩序。它們之間的安全相關交易往往神秘莫測。然而,儘管中國在台灣問題上展現實力(詳見下一篇報導),中國對於衝突的胃口是有限的。
中國與伊朗的關係展示了它的兩難處境。北京的領導人對伊朗的世界觀抱有很大同情。去年,伊朗成為由中國和俄羅斯主導的歐亞安全與經濟組織,即上海合作組織的正式成員。今年1月,伊朗加入了另一個中國和俄羅斯試圖培育的西方懷疑者組織,金磚國家。
中國也受益於伊朗豐富的石油供應。由於中國和伊朗規避美國制裁的複雜方式,這種貿易的具體數量難以估算,但估計約佔中國原油進口的10%至15%,這幾乎是伊朗石油出口的大部分。
作為全球最大的外國石油購買國,中國擔心中東更大規模戰爭對石油供應和價格的潛在影響。伊朗以低價出售石油,如果以色列對伊朗石油設施發動襲擊,中國可能需要更多依賴沙特阿拉伯等價格較高的供應商。但沙特的運輸可能因伊朗或伊朗支持的也門胡塞武裝的導彈襲擊,在霍爾木茲海峽或紅海中斷。
這對中國來說也許不會是一場災難。據估計,中國有足夠的儲備來應對三到四個月的進口損失。此外,石油只佔中國能源供應的18%,而美國則為34%。但一場大規模戰爭也可能威脅到中國在中東的商業利益。中國在中東,尤其是沙特和阿聯酋等海灣國家,投入了數十億美元的能源和基礎設施項目。儘管中國支持巴勒斯坦事業,但以色列也是中國投資的受益者。
中國認為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正在減弱,並察覺到機會。中國與伊朗建立了密切關係,但也與沙特及伊朗的其他競爭對手建立了聯繫。中國將其在該地區的大筆投資描述為其「一帶一路」倡議的一部分,該倡議是一個旨在促進貿易和提升中國影響力的全球基礎設施建設計劃。「一帶一路」的非政治化立場有助於將中國塑造成一個不干涉的力量,它渴望在全球南方地區建立這種形象,將其視為對抗美國的力量。
然而,隨著中東威脅進一步擴大衝突,伊朗這個中國的重要盟友處於中心位置,中國在該地區的外交無力可能會暴露無遺。中國一直試圖證明情況並非如此。去年3月,它促成了伊朗與沙特阿拉伯恢復斷絕已久的外交關係的最終階段協議。今年7月,巴勒斯坦的敵對派系法塔赫和哈馬斯在北京宣布達成模糊的協議,表示將在加沙戰爭結束後合作組建巴勒斯坦新政府。
然而,這些舉措並未能阻止暴力衝突。以色列拒絕了「北京宣言」,並表示不願在巴勒斯坦地區給哈馬斯任何角色。伊朗依賴中國作為其石油的買家,這似乎給了中國對伊朗的影響力。然而,中國顯然認為美國被捲入中東和烏克蘭的戰爭所帶來的好處,超過了控制伊朗的潛在收益。中國可能認為,如果美國被這些衝突所分散注意力,將更不願在台灣或南海問題上與中國對抗。
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希望煽風點火。中國與伊朗的安全關係有限,華盛頓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本月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有傳聞稱中國向伊朗的彈道導彈計劃提供衛星技術。然而,2021年簽署的一項協議在軍事合作方面並未產生太大成果,除了西方情報分析家認為意義不大的幾次聯合軍演。儘管據報導協議中提出了25年間中國投資4000億美元的可能性,但中國並未急於向伊朗投入資金。
對中國來說,四重奏中的其他兩個成員,俄羅斯和北韓更為重要。這兩國與中國接壤,對抗美國勢力的擴張起到了緩衝作用。但即使與這些國家,中國也不會無條件支持。中國向俄羅斯的國防工業提供了大量技術支持,儘管雙方描述其關係為「無限」合作,但似乎並未向烏克蘭戰爭中的俄軍提供武器。中國明確表示反對俄羅斯在衝突中威脅使用核武器。
至於北韓,中國沒有阻止其獲得核武器,但對此顯然不滿。中國也可能對北韓與俄羅斯6月簽署的協議持負面看法。隨著俄羅斯的參與,中國可能會失去對北韓的一部分影響力。
中國將其所有的威權主義朋友視為對美國製造麻煩的有用工具,但對它們仍持謹慎態度,展現出比四重奏中的其他成員更小的冒險精神。在中東,中國不想捲入一場複雜的鬥爭。如果以色列與伊朗的局勢真的升級,北京的領導人可能會選擇退後觀望,並祈禱中國的利益能在這場衝突中倖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