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專欄精選——金融時報專欄】為何習近平對俄朝友好感到警惕
【外國專欄精選——金融時報專欄】為何習近平對俄朝友好感到警惕

在一篇關於普京最近訪問朝鮮的文章中,中國國有的新華社宣稱此行必定在華盛頓“觸動了敏感神經”。中國的宣傳機構自然省略了普京與金正恩的會晤簽署了互助防衛協議,這必定也惹惱了另一個大城市:北京。

 

習近平幾個月來一直謹慎地觀察著這兩個重要但棘手的夥伴日益親密的關係,平壤向莫斯科提供了其入侵烏克蘭所急需的彈藥,換取了更好的軍事技術承諾。公開來看,中國沒有任何批評。但不安的跡象正在增加。今年四月,習近平派遣五年來訪問朝鮮的最高級別中國共產黨人物,以重申雙方的“深厚友誼”。

 

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擔心金正恩與普京日益加深的關係可能增加其對北京的獨立感。如果增強了信心,這位朝鮮獨裁者可能會進行更多的導彈試驗,威脅到已經緊張的地區穩定。

 

普京的最新訪問無助於減輕這些擔憂。根據NK News的翻譯,俄羅斯和朝鮮領導人簽署了一項“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條約”,該條約承諾在遭受攻擊時“以一切可用手段”提供即時軍事和其他援助。中國的問題在於,正如中國國際研究教授沈丁立所說,北京和平壤有自己的互助防衛協議,即1961年首次簽署的《友好合作互助條約》。

 

這意味著如果平壤認為有義務參與俄羅斯的某場戰爭——例如入侵烏克蘭——莫斯科的敵人可能會打擊朝鮮。這可能會觸發北京和平壤的互助防衛條約,將中國置於困境。沈丁立說:“朝鮮不必要地將中國置於非常危險的境地。”

 

其他學者則較為樂觀,強調中朝條約簽署於數十年前,北京對其解讀已有所演變。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任曉說,對中國來說,該條約“不意味著自動參與朝鮮半島的任何衝突”。中朝雙邊關係長期以來一直緊張,促使一些分析人士過去將其稱為“苦澀的盟友”。平壤經常對鄰國發起軍事挑釁,令北京感到不安,破壞了地區穩定。

 

俄朝條約的措辭可能也足夠模糊,給雙方留有餘地。在蘇聯時期,兩國也有一項互助防衛協議,但儘管發生了多次相關衝突,該協議從未被援引,最終失效。位於華盛頓的智庫史汀生中心中國項目主任尹遜說。“問題在於什麼構成援助,所以看起來他們把這點留得相當模糊。”

 

所有這些都留下了為什麼金正恩和普京,尤其是現在比以往更依賴習近平,會冒著惹惱他們強大夥伴的風險的問題。沈丁立認為,他們可能感覺中國對他們的幫助不夠,普京希望中國不僅僅提供雙重用途技術來幫助其在烏克蘭的戰爭,還希望北京購買更多俄羅斯天然氣。

 

金正恩則可能認為,北京對其政權在美國及其盟友面前提供的支持不夠。當中日韓領導人在上個月的三邊峰會上討論朝鮮半島無核化時,平壤譴責這一討論是“嚴重的政治挑釁”。

 

普京最近訪問期間,金正恩還稱俄羅斯是朝鮮“最誠實的朋友”——這是一種隱含的對中國的嘲諷,回響了冷戰期間平壤在北京和莫斯科之間遊走的技巧。兩位領導人急於展示他們除了北京還有更多朋友。很少有人預期北京會有任何明顯的抗議。它仍然希望與這兩個流氓國家保持距離,避免形成某種三方戰略安排。

 

在暗示北京的不滿時,新華社對朝鮮可能對俄羅斯的貿易貢獻表示輕視。新華社寫道,朝鮮“無法在短期內為俄羅斯擺脫經濟困境提供顯著動力”。沒有提到的是,當談到經濟支持時,對普京來說,中國幾乎是唯一的選擇。

 

對於自豪於與普京個人關係的習近平來說,這一事件提醒人們,在國家治理中,友誼幾乎毫無意義,即使是中國聲稱與俄羅斯的“無限”夥伴關係。

發佈時間: 2024年06月28日 01:06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