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專欄精選——金融時報專欄】人民幣或將會受到針對打壓
【外國專欄精選——金融時報專欄】人民幣或將會受到針對打壓

面對國內和全球的限制,中國正在尋找保持增長的方法。內部投資和出口將繼續是其主要策略,但這也可能會在其他地區助長保護主義的火焰。

 

在這樣的環境下,預計對人民幣相對於美元和其他貨幣的價值觀點將會更加堅定。今年,除英鎊外,所有主要貨幣對美元都貶值。近年來,美國聯邦儲備的廣義美元指數與2022年的水平相近,達到了自1985年以來的最高點。

 

距離五大工業經濟體領導人簽署《廣場協議》已近40年,當時他們同意調整國內政策以糾正匯率失調。今天難以想像能達成類似的協議。沒有解決方案,很快就會從擔心強勢美元及其影響轉向擔心中國出口商因弱勢人民幣而獲得不公平優勢。

 

這與中國的明顯產能過剩如何主導近期國際敘事類似,甚至有人認為這是新出現的問題。但如果持續的經常帳盈餘反映了國內生產超過國內需求,那麼中國的產能過剩一直是持續的問題。

 

產能過剩是這類經濟體的特徵,而非缺陷。德國、馬來西亞、日本、韓國和新加坡一直有持續的經常帳盈餘,除了日本和韓國外,其他國家都在美國財政部的外匯報告中的「監控名單」上。然而,沒有任何國家像中國那樣受到如此關注。

 

中國可能因其規模而被單獨挑出來;中國無疑已成為主導的貿易和生產經濟體,佔全球出口的15%,佔工業生產的35%。自1970年代美國以來,未曾有一個經濟體達到如此的主導地位。

 

無論是反映這些趨勢還是其他趨勢,現實是保護主義似乎已經變得更加根深蒂固。根據一項衡量標準,自2017年以來,全球產業政策干預的數量增加了八倍。專注於中國的研究機構Dragonomics估計,自2018年以來,針對中國的貿易限制措施增加了近四倍。

 

正如國際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指出的,保護主義的上升表明寶貴的經驗教訓已被遺忘。中國指出,當大規模實行時,保護主義具有通脹性。

 

一旦點燃,保護主義就很難熄滅。一個經濟體的貿易措施會給其他經濟體施加壓力,迫使其作出回應。在任何司法管轄區內,難以區分有理由的公平競爭訴求和僅僅是尋租行為。尤其是考慮到最近美國國內航空公司和工會要求停止增加中國航空公司降落時段的呼籲,稱其有害的反競爭政策。

 

如果保護主義現在已經根深蒂固,那麼中國的選擇是什麼?中國不太可能足夠轉向內需以保持與美國一致或更高的GDP增長率。人口下降和高信貸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改變的結構性限制。

 

國際清算銀行將中國非金融部門的債務總量估算為GDP的283%,並且仍在迅速攀升。債務不會阻止增長,但它會減慢增長速度,這些經濟體中沒有一個增長迅速。

 

隨著債務增加,對新信貸的需求必須在服務現有債務和獲取新債務之間取得平衡。像內部遷徙一樣,中國的信貸增長正變得越來越零和。儘管中國目前尚未面臨總體資產負債表衰退,但它正面臨資產負債表減速,因為最大的信貸消費者,家庭、地方政府和房地產開發商在去杠杆化。家庭部門可能對過去兩年半房價下跌18%特別敏感。Dragonomics指出,自2021年以來,開發商的融資一直是負數。

發佈時間: 2024年06月18日 01:22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