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專欄精選——金融時報專欄】中國經濟增長率之謎
【外國專欄精選——金融時報專欄】中國經濟增長率之謎

根據官方統計數據,去年中國經濟增長了5.2%。但對許多商界人士來說,根據北京數據和其他證據,事實可能並不像這樣。

        

餐廳不忙,商店空蕩蕩,有廣泛的報導稱房地產價格下跌超過官方數字。研究公司Rhodium Group,去年12月指出2023年的大多數經濟指標表明實際增長更接近1.5%。它說,電動車生產等亮點數據無法抵消“普遍的蕭條”。

         

對於企業來說,這種估計與官方數據之間的差距,以及未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增長速度成為了對其全球擴張計劃的重要問題。美國商會對其成員進行的年度調查發現,略高於一半的人計劃今年增加對該國的投資,比去年高。對於這一組織的人來說,2024年經濟增長預期是一個重要因素。

      

然而,由於中國增長模式過度依賴國家驅動投資而非消費,北京試圖將對其的批評滅聲,對於衡量這種增長的問題正變得越來越政治化。在上周五發布的有關中國的年度報告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去年該國的後疫情復蘇“平淡無奇”,因為房地產和薄弱的出口和投資拖累了增長。它還預測,2024年增長將放緩。

       

這引起了中國官員的憤怒反應。伴隨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報告的一份聲明,中國IMF執行董事張政新表示,IMF工作人員應該提供“更合適的預測”,以幫助中國“穩定”國內外的信心。

         

那麼誰是對的?以北京的官方2023年年度GDP增長率為例,年同比增長5.2%是幾十年來最低的,不包括2020年和2022年的疫情年。但對於中國這樣一個規模和複雜性的經濟體來說,這仍然是可觀的。

        

然而,對於中國來說,問題在於從2022年,新冠肺炎封鎖和嚴格的旅行限制影響了服務業和供應鏈,並加劇了房地產部門的放緩。

         

盡管2023年第一季度增長強勁,但隨著一年的進展,中國經濟需要越來越多的政府支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由於解除封鎖帶來的需求釋放,消費在2023年的增長中占了大部分。然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消費者信心在年底仍遠低於疫情前的水平。它估計,2022年以來的凈外國直接投資也有所下降。

        

企業和市場信心的下降反映在資本市場上。中國的CSI 300股指今年已下跌5.5%,加劇了2023年的下跌。這一基準已從2021年的最高水平下跌了45%。而美國商會在中國的調查顯示,儘管其成員的盈利能力從2022年開始改善,但大多數公司仍在勉強維持盈虧平衡,進一步表明增長不夠強勁。

       

北京堅稱一切都按計劃進行。然而,在國內,它對經濟的異議觀點進行了打壓,加深了對官方數據準確性的長期懷疑。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在從名義數據計算實際GDP增長時,北京能夠調整通脹率,即經濟中最廣泛的價格指標,以掩飾真實數據。“一些估計表明,中國官方數據可能將GDP高估了約20%,”牛津經濟學院去年12月寫道。 

       

由於生產力不足和人口老齡化,對於2024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增長率為4.6%,然後到2028年預測為約3.5%。這些預測與市場預期大致一致。牛津經濟學院預測到2030年增長率將下降到約3.5%,到2040年只有2%,可能會延遲中國經濟將在規模上與美國趨於一致的日期。

        

中國的張政新回應說,該國仍有許多增長驅動因素,人口正在變老但受教育程度更高,城市化還有更大的增長空間,北京正在投資科學和技術。張政新堅稱,“中國將繼續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全球企業界希望他是對的。但中國需要證明這一點的標準正在提高。

發佈時間: 2024年02月07日 18:57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