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專欄精選——經濟學人專欄】習近平將引起另一場貿易戰
【外國專欄精選——經濟學人專欄】習近平將引起另一場貿易戰

中國領導人對鋰離子電池、電動汽車和太陽能板等技術極為著迷。習近平宣稱,這些技術將成為「經濟的支柱」。中國政府正大筆投入以確保這一目標實現,這意味著在未來幾年,他的雄心將在全球產生影響。這些製造業出口可能會導致貿易戰。

       

習近平對製造業的執著可以解釋為需要抵消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衰退,這正在拖累經濟增長。2023年,中國前100大房地產開發商的銷售額下降了17%,住宅建築的整體投資下降了8%。過去十年間,房地產中的資本開支超過了經濟增長,官員們現在希望製造業能接棒。

         

中國企業的主要資金來源國有銀行正在向工業企業輸送現金。作為疫情時期減稅和綠色產業的特殊優惠政策延長的回報,出口大省被告知要擴大生產。2023年前11個月,冶煉金屬、製造車輛和製造電氣設備的資本開支分別增長了10%、18%和34%。

      

這樣的發展將會讓西方資深政策制定者回想起以往,中國崛起伴隨著全球貿易的歷史性轉變。自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的十年間,中國的出口增長了超過460%。中國成為了化學品、金屬和紡織品等行業傾銷的首要指控目標,即以低於國內價格在國外銷售商品。儘管低成本商品對消費者來說是好消息,但對一些富裕國家的工業工人來說則不那麼受歡迎。後來,人們將特朗普2016 年的選舉勝利歸咎於「中國衝擊」,這場衝擊導致受影響的工業領域出現裁員。

      

即將到來的製造業出口規模可能會更大,鑑於中國經濟的規模,在過去十年中翻了一倍。北京大學的邁克爾·佩蒂斯指出,即使中國僅維持目前製造業佔GDP的28%,並在未來十年實現其4-5%的GDP增長目標,其全球製造業產出份額將從31%上升到36%。如果習近平的雄心得以實現,這一增長將更為顯著。

          

中國的資本投資,作為GDP的比例是美國的兩倍多。在早期的製造業繁榮中,一些觀察家曾預期中國國內消費者會利用這些儲蓄大灑金錢,但後來被證明是錯誤的。消費者可能會繼續優先儲蓄而非消費,而2023年私人消費僅增長了10%。

       

但大多數分析師現在預計未來一年的整體增長將顯著放緩,原因是房地產市場的動蕩和政府對借貸支持家庭收入的謹慎態度。如果沒有更高的私人消費,「政策制定者需要更快地降低經濟以糾正產能過剩」,法國外貿銀行的艾莉西亞·加西亞-埃雷羅(Alicia Garcia-Herrero)表示。「它必須以3-4%的速度增長,而不是5%」。另一方面,如果要維持較高的增長率,就必須將更多商品銷售到國外。

       

這將導致出口商品得更便宜,就像鋼鐵市場一樣。這對中國的汽車和可再生能源行業至關重要。去年年初,投資者預期產量會下降,因為中國建築業放緩。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即使房地產行業陷入困境,中國的鋼鐵巨頭們仍然生產出更多的金屬。擁有廉價資本的鋼鐵廠願意承受相當大的損失,以保持市場份額。

         

因此,工業價格在2023年前11個月下降了2%,利潤下降了4%。一位上海供應商的員工估計,生產商在每噸鋼筋上的虧損約為350元人民幣(50美元)。2012年,在先前的製造業刺激時期,產能過剩意味著兩噸鋼鐵的利潤「大約只夠買一根棒棒糖」,經濟學家余永定說。現在,生產商正走向類似的境地。與此同時,如隆基這樣的可再生能源公司,以及金風這樣的風力發電機製造商也在受苦。兩家公司都在2023年第三季度報告了利潤大幅下降。

        

不僅是中國的工業價格在下降,中國的貨幣也在下降。自2022年高峰以來,人民幣基於貿易加權基礎下跌了9%,這意味著海外競爭對手面臨重打擊。與此同時,西方政治家比在上次中國製造業刺激時期更願意為國內企業抗爭。對中國出口的態度變得更加強硬。西方國家不僅更加保護自己的國內工業基礎,也對中國最終成為市場經濟體持懷疑態度。

       

摩擦已經開始發展。去年11月,英國就中國挖掘機發起調查,此後JCB公司指控中國競爭對手以低價機器充斥市場。歐盟正在對中國電動汽車進行反補貼調查,以及對中國生物柴油進行反傾銷調查。拜登政府已要求歐盟對中國商品徵稅,作為回報,將放棄對歐洲鋼鐵的美國關稅。1月5日,中國決定以牙還牙,宣布對白蘭地發起反傾銷調查,以回應對歐洲的不滿。

      

不僅是富裕國家對此感到憤怒。9月,印度對中國鋼鐵實施了新的反傾銷關稅;12月,對工業激光機器引入新的關稅。事實上,印度貿易當局正在進行的幾乎所有反傾銷調查都與中國有關。在世界的另一端,墨西哥正處於棘手的境地。它受益於中國公司搬遷生產以避免美國關稅,但也希望避免國內市場被補貼進口商品充斥。看來後者的願望現在占了上風。12月,墨西哥政府宣布對一些中國鋼鐵進口徵收80%的關稅。

      

中國的領導層幾乎無法走回頭路。去年12月,官員們發表聲明,稱由於國內需求疲軟而加劇的產業過剩是經濟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鑑於經濟面臨的諸多其他挑戰,他們幾乎無法負擔得起因傾銷和補貼爭議而疏遠更多中國貿易夥伴這個後果。不幸的是,新的一年,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抵消房地產混亂和消費不振。

發佈時間: 2024年01月10日 23:33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