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專欄精選——經濟學人專欄】中國能否在2024年擺脫經濟困境?
【外國專欄精選——經濟學人專欄】中國能否在2024年擺脫經濟困境?

2007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經濟學家迅速認識到世界經濟將不再一樣。雖然它會從災難中恢復過來,但它會恢復到一個“新常態”,而不是危機前的現狀。幾年後,中國領導人也採用了這個詞。他們用它來描述中國從高速增長、廉價勞動力和巨大貿易順差之後產生轉變。他們認為,這些變化代表中國經濟的必要演進,應該被接受,而不是過於強烈地抵抗。

       

在中國對抗新冠病毒的長期戰役和今年令人失望的復甦之後,這種情緒再次出現。中國的增長前景似乎「結構性」疲弱。幾位經濟學家已經宣布中國混亂的房地產市場出現了新常態。一些評論員希望在兩國領導人會晤後,中美關係能夠達成新的平衡。9月,中國社會科學院的蔡昉確定“更新的”新常態,這是由中國人口減少、消費者老化和雇主挑剔等因素混合造成的。

       

對新常態的調整是當務之急。中國領導人將很快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他們的討論將有助於設定2024年的增長目標,這將在3月宣布。大多數預測者預計中國經濟增長將低於5%。穆迪預測為4%。因此,官員們必須決定如何積極抵抗這種放緩。

       

如果他們認為這代表一種新的平衡,他們可能會接受它並相應降低他們的增長目標。如果他們認為中國有更快增長的空間,他們可能會堅持2023年設定5%的目標。在2024年實現這樣的目標將比今年更困難,因為經濟將不會受益於另一次復甦的提振。然而,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也可以發揮作用,突顯政府對增長的承諾,並向投資者保證,如果需要,政府將提供更多的財政援助。

       

在考慮經濟如何增長之前,首先必須考慮中國房地產低迷如何結束。儘管大多數經濟學家同意市場“不能恢復到過去的輝煌”,正如上海財經大學的劉元春所說,但對於未來的問題看法不一。過去,市場銷售受到投機性需求的推動,買家認為公寓價格會上漲。在未來,市場將不得不主要滿足基本需求,即買家想要新房或更好的家。

        

還有多少基本需求?根據2020年的人口普查,中國現在每人享有42平方米的居住面積,這與許多歐洲國家相當。表面上看,這表明市場已經飽和。但正如龍洲經訊的姚麗薔所指,歐洲數字通常只計算房產的可用面積。而中國的數字則指的是所有建造的東西,包括多戶家庭共享的公共區域。

        

姚麗薔估計,中國可能最終達到每人約45-50平方米的居住空間,包括公共區域在內。因此,即使房地產銷售可能不會恢復到前幾年的輝煌,但該國的房地產銷售可能仍有從2023年低迷水平上升的空間。姚麗薔認為,銷售額會從2019年的水平下降約25%。然而,近幾個月的跌幅接近40%。

         

房地產開發商也可以從政府改造「城中村」的新措施中受益。隨著中國城市的擴張,城市開始包括曾經被劃分為農村的城鎮和村莊,城市向人們轉移,而不是人們向城市轉移。根據中國評級的數據,從2011年到2020年的十年間,這種「原地城市化」的受益人口為1.75億,佔農村人口的約55%。根據一些估計,政府的「城中村」項目可能在未來幾年涵蓋35個城市中多達4000萬人。

         

中國房地產低迷還揭示財政安排需要“新常態”的需求。經濟低迷影響土地銷售,切斷了地方政府的重要收入來源。導致他們更難以維持營運其擁有的企業和旗下「融資工具」的債務。

       

中央政府希望避免任何由地方政府融資工具發行公開交易債券,然後公然違約。但它也渴望避免更廣泛的救助,這將鼓勵未來對地方政府的魯莽貸款。儘管中央政府勉強提供的任何援助都會削弱公共財政,但如果違約破壞了對國有金融體系的信心,造成的代價在財政角度上亦十分高昂。目前,中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地方政府融資工具之間的關係仍然是一個尚未解決的問題。

           

無論如何,房地產似乎注定在中期內會縮減。那麼會取而代之的是什麼呢?官員們開始談論“新三強”,這三大產業包括電動汽車、鋰離子電池和可再生能源,特別是風能和太陽能。儘管這些行業充滿活力,但它們的規模相對較小,根據高盛銀行的魏馬琪的數據,這些行業占中國GDP的3.5%。相比之下,房地產仍然佔GDP的近23%,一旦考慮到其與上游供應商、消費需求和地方政府財政的聯繫。即使“新三強”合計每年擴張20%,它們在未來幾年內的增長也無法與房地產低迷造成的損失相比。

        

作為一組行業,新三強也不像房地產那樣勞動密集,後者產生了大量就業職位,如建築、房地產經紀人和銀行家。從一組行業過渡到另一組行業可能會使工作和職業道路變得難以預測。蔡昉擔心,這種勞動市場的不確定性將抑制中國消費者的支出,他們隨著年齡的增長支出會變得更加保守。

        

在不規律的大流行封鎖期間,消費者信心崩潰,家庭儲蓄激增。許多評論家認為這種經歷留下了持久的創傷,消費者在調查中仍然表示他們心情低落。然而,他們在商店裡似乎不那麼吝嗇。他們的支出現在正在以比收入更快的速度增長。例如,他們搶購了配備中國芯片的新款華為Mate 60智能手機。

        

那麼,中國新常態是否將永久地呈現更高的儲蓄率呢?一些經濟學家擔心,房價進一步下跌將通過損害人們的財富來抑制消費。另一方面,如果人們不再感到有需要為日益昂貴的公寓儲蓄,那麼他們可能會在消費品上花費更多。高盛的閃輝認為,零售銷售,不包括汽車和家具等,實際上與房價呈負相關。當房屋變得更便宜時,零售銷售會略微加快。她認為儲蓄率將繼續逐漸下降。

         

這些變化對整體經濟意味著什麼?對於明年中國增長的預測為4.5%左右。中國的政策制定者可能會接受這作為經濟的新常態,就像他們在2012年後接受放緩一樣。但他們應該這樣做嗎?

         

根據經濟學教科書,政策制定者可以在經濟開始過熱時判斷它是否超過速度限制。過熱的傳統標誌是通脹。按照這個標準,中國可以比目前的速度增長得更快。消費者價格在截至10月中下降。而GDP平減指數,一個廣泛的價格指標,預計今年將下降,引發了通貨緊縮的恐懼。

         

過熱的另一個潛在標誌是過度貸款。從2012年到2018年,再到2020年中期,中國的信貸差距超過了GDP的10%的安全閾值。然而,該差距此後消失了。中國現在的問題不是對企業和家庭的過度信貸供應。而是貸款需求不足。

        

因此,這兩個測試沒有顯示中國經濟增長過快。而增長過慢也有其自身的危險。如果中國的政策制定者不做更多努力來提振需求,他們可能無法消除通貨緊縮,將侵蝕公司的盈利能力,增加債務負擔,並鞏固消費者的悲觀情緒。在全球金融危機後,許多經濟體在低於標準的增長中掙扎,正如當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負責人克里斯蒂娜·拉加德所說。他們向屈服於“新常態”,卻陷入了泥沼中。中國可能會犯同樣的錯誤。

發佈時間: 2023年12月11日 20:00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