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北京積極重建全球對中國經濟嘅信心,但市場擔心中國股市已成為拋售對象,今年前7個月,進入中國股市嘅外國資金中,已經有超過75%撤出,估計全球投資者已售出約250億美元嘅中國股票。
據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2022年底,中國宣布放棄「清零」政策,放寬疫情管控,預期2023年經濟會反彈,所以全球投資者由1月開始大量買入中國股票。但之後,對於中國房地產行業流動性危機嘅擔憂不斷升溫,再加上令人失望嘅經濟增長數據,導致外資最近大量出售中國股票。
金融時報估計,自中國政府承諾提供更實質經濟政策支持以來,外資喺8月達到高峰,達到人民幣2350億元(約326億美元),但目前已經降至僅為人民幣547億元(約77億美元)。
全球投資者喺過去幾個月內售出咗價值逾250億美元嘅中國股票,佢地依家係等緊經濟強勁反彈嘅信號,然後可能重新大規模入市。一家香港投資銀行交易部門嘅負責人表示,日本、印度、韓國、台灣等市場表現出色,家家戶戶嘅觀點係,「我唔需要喺中國投資,如果我已經投資喺中國,可能會拖累我嘅投資組合」。
近期賣壓令外國投資者嘅淨買入量跌至2015年以來嘅最低水平。值得注意嘅係,2015年係連接香港同中國市場嘅滬港通計劃實施嘅首個完整年度。
房地產研究同投資公司仲量聯行(JLL)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Bruce Pang表示,中國當局承諾為困境中嘅房地產開發商提供更多支持,但根據最新嘅房價數據,要實現房地產行業嘅可持續復甦,仲需要更多政策支持。
一位香港交易部門嘅負責人表示,要說服一位管理著10億美元基金嘅投資組合經理,點解要將其中10%重新投資喺中國,答案係需要穩健嘅長期增長數據,如果冇呢個因素,投資者可能唔會去投資。
摩根士丹利建議投資者唔好係低位買入中國股市,同時警告道,除非政策進一步放寬,否則外國基金可能會繼續出售,而市場情緒可能依然脆弱。
包括摩根士丹利策略師Laura Wang在內嘅策略師喺一份報告中寫道,外國投資者已經從所謂嘅A股市場撤資,而呢個情況已經進入「前所未有嘅階段」,自8月7日至10月19日,累計撤資達221億美元,創下港股通歷史上最大嘅規模。
由於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溫,經濟面臨逆風,加上持續存在嘅房地產危機,全球基金一直喺出售中國股票。中國政府穩定房地產行業同避免通脹嘅努力效果有限。摩根士丹利喺7月下旬提到,政府需要採取進一步措施嚟恢復信心。佢地亦指出,投資者對自3月以來嘅寬鬆政策表現感到失望,唔願意大規模投資中國股市。
外資連續第三個月抛售上海同深圳嘅股票,創下最長連續抛售嘅紀錄。周四錄得兩個月來最大嘅單日抛售。中國股市周五跌破主要嘅心理支撐水平,上證綜指有望創下今年以來最差嘅一個星期表現。滬深300指數周五午後一度擴大跌幅至超過0.7%,如果跌幅持續到收盤,將抹去自去年10月底以來所有嘅漲幅,消失疫情經濟重啟以來所有嘅漲幅。
摩根士丹利提醒投資者需要密切關注中國宏觀經濟是否發生根本性改變,以及政府嘅刺激措施是否能夠恢復投資者嘅信心。關鍵因素包括即將召開嘅政治局會議同三中全會,以及下個月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峰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是否會同美國總統拜登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