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中國青年失業率屢創新高,蓋牌師決定不再公布,不過國家統計局新曝光的一份調查顯示,受訪的應屆高校畢業生,有高達38%選擇「慢就業」,連內地網民都忍不住表示「又換新詞兒了」。
據澎湃新聞14日報道,引述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於2023年4月的調查,今年中國大專院校的應屆畢業生達到了1158萬人,其中38%選擇「慢就業」。這個比例從2015年的15.9%急劇增加到今年的38%,其中32%計劃進一步深造,6%選擇暫緩就業。
其中,選擇暫緩就業的比重近兩年上升趨勢有所加快,從2021年的2.8%,提升到2023年的6.0%,上升了3.2個百分點。而相較於2015年,暫緩就業的比例增長接近4倍。
調查亦發現並發現應屆畢業生在職業規劃方面的期望普遍較高。除了高期望,家庭經濟狀況的改善和家長的支持也被認為是影響這一趨勢的因素。
具體而言,選擇慢就業的畢業生平均期望月薪達到人民幣1萬1141元,這比直接進入就業市場的畢業生的平均月薪887元還要高。他們在求職時不僅看重薪酬和福利,還重視工作環境和個人發展。目前,選擇慢就業的中國畢業生中,有29.1%選擇進入教育行業,其次是文體娛樂、公關管理和金融等行業。
國家統計局上月15日宣布,8月起暫停發布青年人等年齡段失業率,《香港01》的評論指出,這一決定很可能有「難言之隱」。
對於慢就業,就連內地網民都忍不住留言嘲諷「特色,找不到工作叫慢就業」、「誰它娘的發明這麼多破詞兒,找不到工作就找不到工作,還靈活就業、慢就業」、「發明新詞沒有瓶頸期嗎?」、「又開始自欺欺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