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中國人權嘅網站維權網報道,白紙運動紀錄片《烏魯木齊中路》嘅導演陳品霖喺1月5日被上海寶山法院以「尋釁滋事」罪名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
紀錄片揭白紙運動始末 引發官方強烈反應
2022年11月,上海市民因疫情封控措施造成嘅「烏魯木齊大火」事件,自發聚集街頭悼念罹難者,演變成要求解封同提出政治訴求嘅白紙運動。網名Plato嘅導演陳品霖喺現場拍攝大量片段,製作成紀錄片《烏魯木齊中路》,呈現悼念活動如何轉變為全國性抗議運動。
紀錄片喺白紙運動一周年,即2023年11月下旬上傳至網絡,僅一週後,陳品霖於11月28日被捕,並於2024年1月5日被正式批捕。
維權網披露,上海寶山法院刑庭第三法庭喺1月4日下午開庭審理案件。檢方指控,陳品霖「明知是編造的虛假訊息,在訊息網路上散布,造成公共秩序嚴重混亂」,同時指其「轉發同引用辱罵國家領導人言論,損害國家形象,嚴重危害國家利益」。
法院最終裁定陳品霖罪名成立,判處三年六個月有期徒刑。判決引起外界對中國以「尋釁滋事」罪打壓異議人士嘅關注。
口袋罪:尋釁滋事罪
「尋釁滋事罪」係1997年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時,從舊有嘅流氓罪中分解出嚟嘅罪名,被形容為「口袋罪」——即指控範圍廣泛且模糊嘅法律工具,經常用於壓制異見聲音。
根據中國刑法第293條,「尋釁滋事」包括隨意毆打、辱罵他人,損毀公共財物,或者喺公共場所鬧事,造成嚴重混亂等行為,可判五年以下有期徒刑,若屬於糾集他人多次實施,破壞社會秩序則可判五年以上。
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同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司法解釋,將「尋釁滋事」分為「無事生非型」同「藉故生非型」,特別針對網絡行為,規定利用網絡編造同散播虛假信息,造成公共秩序混亂嘅行為都可定罪。
外界批評,「尋釁滋事」罪喺實際運用中被過度擴展,經常成為打壓異議人士同言論自由嘅工具。陳品霖案嘅判決再次引發對中國法律制度濫用嘅關注。
維權網指出,《烏魯木齊中路》紀錄片展示咗中國民眾喺壓力下嘅真實聲音,而製作者卻因為揭露真相而被定罪,反映中國政府對異見同言論自由嘅高壓政策。
陳品霖透過鏡頭記錄咗白紙運動嘅始末,紀錄片成為全國性抗議運動嘅歷史見證。白紙運動象徵咗中國年輕一代對政治高壓同言論封鎖嘅反抗,影片卻因為觸及敏感話題而遭官方強力打壓。陳品霖案顯示,中國政府繼續利用法律手段打壓異議聲音,強調維穩高於一切嘅政治方向。《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