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同美國嘅經貿關係近月稍為降溫,不過背後仍然暗潮洶湧。中國商務部發聲明,指商務部長王文濤早前喺紐約,會晤咗十間來自電商、電訊同汽車零件等行業嘅中企代表,強調喺美國市場經營嘅中資企業要避免進一步「打價格戰」。呢番說話顯示,北京希望維持同華府之間得來不易且脆弱嘅貿易休戰局面。
據《彭博》報導,王文濤直言,中美已經經歷多輪經貿協商,雙方先後達成一系列共識,因此中企要審時度勢、妥善應對市場風險。佢又特別提到,企業應該加強多元化部署、遵守當地法規,並且「反對內捲外化」。
所謂「內卷」,其實源自社會學概念「內卷化」(involution),意思係當一個社會或產業發展去到某個階段,創新停滯,只能喺內部無止境咁複雜化,導致惡性競爭。中國官方近年開始引用呢個字眼,指向產能過剩同價格惡鬥。
今年7月,中共最高層已經點名表示,要遏制產能過剩問題,並且要求規範地方政府招商引資嘅做法。政治局會議更加強調,要加大對重點產業產能過剩嘅治理力度,避免企業為咗搶訂單而不惜犧牲盈利。
王文濤今次講話,某程度上反映出北京一方面想保持同華府嘅關係,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對另一個現實:中企出口急速擴張到印度、非洲、東南亞等地,亦可能引發新嘅摩擦。外界關注,當地產業可能因為中國低價產品湧入而受到衝擊。
美國方面,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上星期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電話後表示,希望下個月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期間能同習近平會面。特朗普亦對TikTok協議嘅進展表示歡迎,呢個態度同年初中美互加懲罰性關稅、關係跌至谷底時嘅劍拔弩張形成強烈對比。
中方形容今次川習通話「積極務實」,習近平相信北京同華府能妥善處理問題,但同時強調美方要為中企提供公平嘅經營環境。換言之,雙方雖然表面上氛圍緩和,但喺出口限制同其他貿易壁壘問題上,分歧仍然明顯。
《紐約時報》就分析,北京呢種話術轉變,其實係一種戰略操作。當美歐批評中國靠低價傾銷、輸出過剩產能時,北京如果對內話自己係「打擊內卷」,就可以對外宣稱政策係自主決策,而唔係迫於外部壓力。呢個敘事對中國嘅國際形象同內部宣傳都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