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李家超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明顯着眼於「一帶一路」,其中就拋出兩大目標:一係提高專上院校招收「自費非本地生」嘅比例,由現時等同本地學額40%增至50%,並設立獎學金吸引一帶一路國家學生來港就讀;二係進一步推動香港同中國內地企業「並船出海」,積極對接「一帶一路」戰略。
施政報告提出,資助專上院校招收自費非本地生嘅比例,會由現時相當於本地學額嘅40%提升至50%。李家超出席港台英語頻道節目時被問到,大學非本地生大部分嚟自內地,點樣令收生來源更具多元化,仲要確保唔會影響本地生資源。佢回應強調,本地生嘅15,000個資助學額唔會減少,非本地生入學必須自費,政府資源依然優先傾斜畀本地生。
李家超同時表示,政府一直希望擴闊生源,吸引更多嚟自「一帶一路」國家嘅學生嚟港,並已設立專門獎學金。佢認為,吸納更多海外學生,可以令本地生拓闊國際視野,學習唔同文化。不過,有喺大學工作嘅聽眾點出,好多內地生面對住宿困難。李家超承認問題存在,並表示當局已推動政策,鼓勵私人市場興建宿舍,包括容許酒店同工廈改裝成宿舍。佢承諾,增加宿位嘅工作要「更落力」。
今年中,港府首次同內地企業「並船出海」招商。李家超喺施政報告中表明,隨住全球貿易秩序重塑,香港未嚟會更重視同內地企業共同「走出去」,瞄準新興市場。佢宣布,港府會喺今年內喺吉隆坡設立新嘅經濟貿易辦事處(經貿辦),呢將係第15個經貿辦,亦意味住覆蓋範圍會擴展至拉丁美洲同中亞,進一步呼應「一帶一路」。
事實上,今年5月李家超率團出訪卡塔爾同科威特時,首次以「香港+內地」模式招商,已經引起社會熱議。支持者認為,內地企業喺基建、能源等重資產項目上有優勢,而香港嘅專業服務同國際化規則可以提供風險管理;反對者則擔心香港角色被弱化,淪為「中介」,甚至出現產業空心化。但喺爭議仲存在之際,港府選擇強化呢模式,明顯係為咗回應中國經濟放緩下嘅出海需求。
李家超強調,喺「一國兩制」之下,香港有「引進來、走出去」嘅獨特優勢,未嚟會由以往着重「引進來」,轉為集中「走出去」。港府會整合海外辦事處,成立「內地企業出海專班」,由商務同經濟發展局局長統籌,提供跨境金融方案,協助內地企業喺港設立區域總部,開拓東南亞同中東市場。佢亦預告,出年上半年會優化稅務寬減政策,以吸引更多內企將財資中心設喺香港。李家超引用數字指出,中國舊年對外直接投資已突破1萬億元人民幣,而舊年喺港設有地區總部嘅中企已增至300間,佔外資地區總部嘅21.5%。佢認為,隨住中企出海步伐加快,香港將有機會進一步壯大「總部經濟」。
施政報告亦提出,香港會同「一帶一路」地區建立「夥伴港口」關係,推動內陸省市貨物經由「鐵路、海路、陸路同江河」聯運,再透過香港輸往國際市場,達到「互惠共贏」,並籌備建設「綠色航運走廊」。此外,港府計劃邀請中企組成嘅「絲路海運」聯盟,出年喺港舉行高峰會,推廣共建「一帶一路」航運品牌。今年將成立嘅吉隆坡經貿辦,亦係為咗進一步深化同東盟同周邊國家嘅經貿合作,並拓展覆蓋至拉丁美洲同中亞。目前港府喺全球設有14個經貿辦,當吉隆坡經貿辦成立後,亞太區將佔6個,成為香港設有最多經貿辦嘅地區,多過歐洲同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