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楓橋模式」入侵太平洋 索羅門群島居民慘被「起底」
中國「楓橋模式」入侵太平洋 索羅門群島居民慘被「起底」

根據索羅門群島嘅官員同民眾向路透社證實,中國已經將「楓橋」鄉村監控模式輸出到呢個太平洋島國。中國公安目前喺當地收集居民嘅指紋同個人資料,聲稱希望藉此壓制社會動亂。

 

所謂「楓橋」監控模式最早喺毛澤東時代,即1960年代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楓橋鎮開始。當時呢個模式嘅目的係透過社區動員,針對被視為阻礙進步嘅「階級敵人」。而家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重推呢個制度,務求維持地方社會嘅穩定。

 

澳洲國立大學「中華全球研究中心」主任希爾曼(Ben Hillman)就指出,中國係透過網格化方式嚟管理農村,每個網格嘅管理員負責緊密監控所轄地區嘅每戶人家。希爾曼強調,對中國共產黨嚟講,楓橋模式係理想嘅治理方式,因為可以「動員群眾支持政府施政方向,互相監察,將社會衝突扼殺喺萌芽階段,唔會有機會擴大。」佢又補充:「呢種治理方式喺中國以外嘅地方唔常見,因為佢嘅運作要依靠特定嘅社會同政治架構。」

 

索羅門群島社區領袖尼霍帕拉(Andrew Nihopara)表示,首都荷尼阿拉(Honiara)外圍嘅Fighter 1村已經同中國警方合作,開始試行呢個模式,但佢就拒絕透露更多詳情。

 

索羅門群島皇家警察部隊(Royal Solomon Islands Police Force)本月發表聲明稱,喺Fighter 1村推行嘅楓橋「基層治理」模式,將會透過收集人口資料嚟改善治安。聲明又提到,中國警方已經推動民眾接受人口管理、戶籍登記、社區地圖繪製同埋指紋掌紋採集等措施。

 

反對派領袖肯尼羅瑞(Peter Kenilorea)接受訪問時批評:「呢個做法侵犯咗我哋憲法保障嘅個人權利,呢啲權利應該透過國會同法律嚟處理。」肯尼羅瑞就表示擔心此舉會令國家走向專制,佢認為:「要管治一個喺貧困掙扎嘅社區,有更加好嘅方式。」

 

中國大使館喺微信貼文中顯示,今年2月中國公安部曾經喺索羅門群島舉辦過「楓橋經驗」研討會,將中國農村同索羅門群島嘅社會結構作比較。另外,一位經常前往中國、但唔想透露姓名嘅澳洲中國法律體系專家表示,今次係佢首次聽到「楓橋模式」喺中國以外嘅地方實施。

 

索羅門群島喺2021年曾經爆發過反政府騷亂,翌年中國就同當地簽訂咗安全協議。當時騷亂嘅部分原因係馬萊塔省(Malaita)嘅政治人物反對索羅門群島決定同中國建交。對於路透社就此事嘅置評請求,中國外交部同中國駐斐濟嘅太平洋島國事務特使都未有回覆。

發佈時間: 2025年09月12日 17:38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