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報道,南韓政府將於7月25日同美國喺華盛頓進行高層貿易談判,喺特朗普總統設定8月1日最後限期之前,首爾當局正積極考慮做出具政治敏感性嘅重大讓步,試圖避免美國全面徵收25%嘅高額關稅。
南韓通商交涉本部長呂翰九星期二向傳媒表示,自己將聯同企劃財政部長官具潤哲,喺美國同財政部長貝森特及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舉行「2+2」會談。為咗加強外交努力,南韓外交部長同產業通商資源部長最快本週內訪問美國,而國家安全顧問魏聖洛更係不足兩星期內第二次前往美國。
呂翰九早前坦承,為保障南韓更廣泛嘅戰略同經濟利益,政府必須做出艱難抉擇。雖然未有正式提出方案,但喺農業領域嘅讓步已成為主要考慮嘅選項之一。過去南韓曾經因為開放牛肉市場而引發大規模示威,如果今次喺大米市場問題上有所讓步,預料將引起更激烈嘅抗議浪潮。
呂翰九上星期表示:「我哋必須作出戰略取捨——保障必須保障嘅核心利益,同時考慮喺更廣泛嘅貿易談判中我哋可以付出嘅代價。」
今次談判結果對南韓經濟影響深遠。南韓去年出口額佔GDP超過40%,汽車、半導體、智能手機及電池都係南韓主要出口產品,任何貿易摩擦都可能嚴重干擾全球供應鏈。尤其汽車出口佔南韓對美國出口額超過四分之一,現代汽車雖然近期宣布赴美投資,但由於大量產能仍留喺南韓國內,面臨嚴峻風險。此外,特朗普最近仲加大對半導體同藥品等高科技產業嘅施壓,甚至揚言最快8月開始徵收新關稅。
另一方面,南韓亦考慮參與美國阿拉斯加天然氣項目,喺造船業同工業振興上進一步合作,仲計劃推行監管改革,改善美國科技公司進入南韓市場嘅環境。另外,防務費用分攤亦係敏感問題,特朗普一直敦促盟友提高對駐韓美軍嘅費用分攤,南韓總統李在明目前堅持去年10月達成嘅五年協議,不過雙方仍喺持續討論。
另據韓國《先驅經濟》報道,美國造船廠時隔50年首次獲得出口型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訂單,標誌住美國造船業同海運業重建嘅重要一步,亦係加強能源安全嘅策略一環。由韓華海洋同旗下子公司韓華菲律賓船廠簽訂嘅呢份3480億韓元(約19.67億港元)合約,係美國聯邦政府預計2029年起強制美國LNG出口必須使用美國製造運輸船政策嘅提前佈局。
根據合約,韓華海洋會透過旗下韓華菲律賓船廠以美國造船廠身份簽訂協議,再以分包方式由韓華海洋巨濟廠實際進行船隻建造工作。韓華菲律賓船廠會負責符合美國海岸警衛隊(USCG)法規嘅認證,並逐步接收韓華海洋轉移嘅造船技術,進一步擴展高附加價值船舶嘅建造能力。
韓華海洋過去兩年喺營收、純利同市值方面表現突出,增長率均超過100%,被視為近十年嚟大型併購表現最佳嘅企業之一,未來將繼續透過高附加值船舶同軍艦訂單保持強勁增長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