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委員會喺2025年春季經濟預測報告中指出,德國經濟嚟緊恐怕會陷入零增長,連續第三年「冇起色」,突顯作為歐洲最大經濟體,喺全球貿易緊張同結構性轉型壓力下,正面對唔少深層挑戰。報告亦同步下調歐盟同歐元區整體增長預測,反映地緣政治風險仍然壓住歐洲經濟復甦進度。
根據最新預測,德國2025年GDP預計增長率為0%,遠低於去年11月預測嘅0.7%。歐盟委員會話,德國高度依賴出口,而依家出口疲弱,正成為德國經濟最大「絆腳石」。特別係中美貿易對峙升溫,加埋美國對歐洲產品加徵高關稅,令德國出口面臨更大壓力,預計明年出口會下跌1.9%。雖然國內消費因通脹回落同利率下降稍為回暖,住宅建設投資亦開始有起色,但由於融資條件仍然緊,整體投資氣氛未見明顯改善。
歐盟經濟事務專員表示,歐盟經濟雖然有一定韌性,但下調增長預測,正反映「美國唔穩定兼有時任意嘅關稅政策」對歐洲構成好大挑戰。他指出,依家唔單止係經濟風險,連政策不確定性都開始影響企業信心,令投資決策更加審慎。
至於整體歐盟經濟,2025年增長預測由原本1.5%下調至1.1%;歐元區由1.3%降至0.9%。展望2026年,歐盟預計會回升至1.5%,歐元區則有望達1.4%。不過報告提醒,呢啲數字仍然好大程度取決於外部風險,包括美中關係點發展、美國內部經濟政策走向同全球地緣政治事件嘅演變。
雖然短期內德國經濟仲喺「低谷」,但歐盟委員會認為中期仍有望復甦。例如聯邦議院喺年初通過嘅一項龐大國防同基建開支計劃,被視為一劑「強心針」。報告指出,呢啲公共開支已經喺市場上產生一定「提振作用」,雖然對實體經濟嘅直接效益要再觀察,但「信心轉捩點」可能已經出現。按委員會模型計算,如果有關基建投資全數來自新增債務,而且集中落喺有生產力嘅項目上,喺2029年前有望為德國GDP額外貢獻1.25%,去到2035年甚至有機會累積到2.5%。
但講到底,短期內德國仲係面對住外貿疲弱同內部結構轉型夾擊。汽車同機械製造呢啲傳統支柱產業,依家唔單止出口乏力,仲面對住國際市場份額流失同長期競爭力下滑。尤其對中國出口持續縮水,情況更加明顯。雖然同美國貿易曾經有啲支撐作用,但喺特朗普政府重掌白宮之後,新一輪關稅政策已經對德美貿易造成明顯打擊。
報告亦有更新其他歐盟國家嘅經濟預測。法國預計2025年增長0.6%,意大利0.7%,表現算係溫和;西班牙相對突出,預計有2.6%增長。而增長最快嘅國家包括馬爾他(4.1%)、丹麥(3.6%)同愛爾蘭(3.4%)。表現最差嘅係奧地利,預測會出現0.3%經濟萎縮。
總括嚟講,歐盟喺2025年仍然要面對一連串外部挑戰。全球貿易環境未穩,加埋美國可能實施進一步貿易干預,企業投資信心依然偏弱。雖然部分國家有亮點,但整體復甦力度仍然薄弱,特別係德國作為「歐洲經濟火車頭」,其低迷表現將會拖慢整個區域復甦嘅步伐。歐盟委員會呼籲各成員國加快推動結構性改革,強化本地需求、培育自主產業,並且保持政策彈性同財政紀律,以應對隨時可能出現嘅新一輪經濟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