瞞報內地物業 42戶公屋戶面臨清退
瞞報內地物業 42戶公屋戶面臨清退

為確保公屋資源合理分配,香港房屋署及香港房屋協會(房協)近日加強對公屋濫用嘅打擊行動,最新數據顯示,2024/25年度共發現42戶公屋租戶瞞報擁有內地物業,其中36戶因資產超限須遷出單位。房屋署表示,房委會已向26戶租戶發出「遷出通知書」,要求交還公屋單位;房協則錄得16宗個案,10戶需搬走,6戶獲准繼續居住。

 

房委會喺近期調查中發現,部分租戶喺申請公屋或定期資產申報時,隱瞞擁有內地物業嘅事實。最嚴重嘅個案涉及一名租戶隱瞞喺內地擁有兩個住宅物業,另有住戶隱瞞擁有內地商鋪。呢啲行為違反咗「公屋住戶資助政策」及「維護公屋資源嘅合理分配政策」,超出家庭資產限額。根據2025年4月1日起生效嘅房委會最新資產限額,例如四人家庭嘅資產淨值上限為600,000港幣,超限者須交還單位。

 

房協方面,喺16宗個案中,10戶因資產超限需要遷出,6戶則因符合資產要求得以繼續居住。然而,房協並未公開呢啲個案嘅具體情況,顯示執行過程或存在一定彈性。據了解,部分住戶可能因誤解政策或資料不全而面臨遷出壓力,呢亦引發咗社會對公平性嘅關注。

 

為確保公屋資源公平分配,房委會及房協近年來加強資產申報及舉報機制,並與內地相關部門合作查核租戶資產。房委會目前設有舉報獎勵計劃,鼓勵市民提供濫用線索,最高可獲3,000港幣獎金。然而,內地物業估值複雜、資訊透明度不足等因素,令執行存在挑戰。房協更係已與大灣區部分城市,如深圳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建立初步溝通渠道,以便更有效核查可疑個案。

 

此外,房屋署亦提到,去年12月喺例行查冊時,發現部分住戶喺以往嘅「富戶政策」申報中,未有如實申報擁有香港住宅物業。由於呢啲案件多已超過《房屋條例》訂明嘅兩年法定檢控時效,相關住戶雖然被要求交回單位及補繳少付嘅租金,但無法進一步檢控。

 

目前,香港公屋輪候時間已達5.3年,社會普遍支持嚴打濫用行為,以確保公屋資源惠及真正有需要嘅家庭。然而,亦有聲音擔心此類政策會對基層家庭造成不必要嘅壓力。為此,房委會表示將進一步優化申報流程,並考慮提供「定期暫准居住證」等過渡安排,以喺嚴格執法與人性化考量之間取得平衡。

發佈時間: 2025年05月19日 16:18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