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與烏克蘭嘅和平談判定於2025年5月15日喺土耳其伊斯坦堡舉行,呢次談判被視為結束自2022年以嚟歐洲最致命衝突嘅一個重要契機,國際間對談判嘅結果抱持審慎樂觀態度。
根據多方消息,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已經明確表示,只有俄羅斯總統普京親自出席,佢先會參加呢次會談,並強調希望達成30天無條件停火。澤連斯基近日喺公開場合更嘲笑普京「驚直接對話」,試圖通過國際壓力迫使俄方喺談判桌上讓步。然而,克里姆林宮尚未確認普京會唔會親臨伊斯坦堡,只係聲稱「普京認為合適時會公布」,令人質疑俄方嘅談判誠意。
普京方面則喺5月10日提出無條件直接談判嘅倡議,聲稱呢個舉措旨在「消除衝突根源,實現持久和平」,但強調必須承認俄軍現時控制嘅「新領土」主權,呢包括自2014年以嚟被佔領嘅克里米亞以及頓巴斯地區嘅部分領土。呢種立場同烏克蘭嘅領土完整原則存在根本衝突,使談判前景更添唔確定性。
美國喺呢次談判中亦扮演關鍵角色。特朗普政府已經確認會派國務卿魯比奧(Marco Rubio)、中東問題特使威特科夫(Steve Witkoff)以及俄烏問題特使凱洛格(Keith Kellogg)前往伊斯坦堡。更有消息指,特朗普本人亦可能出席,前提係普京參與會談。特朗普喺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如果我認為呢次會談能夠真正帶嚟和平,我會考慮親自到場,呢將係一次歷史性嘅會面。」佢強調,美俄烏三國領袖如果能夠同桌談判,和平或者能夠更快實現。然而,特朗普過往嘅外交政策多以交易為核心,是否真心支持長期和平仍有待觀察。
喺談判條件方面,美國已經提出一項包括陸、海、空全面停火嘅30天計劃,烏克蘭則表示願意接受「現狀停火」,並建議喺第聶伯河以西設置15公里嘅非軍事區,同時引入國際維和部隊監察,確保各方遵守協議。惟俄方對呢個建議尚無明確回應,顯示雙方喺具體技術細節上仍然存在重大分歧。
歐洲國家對呢次談判亦表達咗強硬立場。法國總統馬克龍警告,如果俄羅斯拒絕停火,歐盟將考慮實施更嚴厲嘅經濟制裁,包括針對俄國金融、石油及天然氣領域嘅限制。德國總理默茨則強調,歐盟準備喺必要時對俄方施加更大經濟壓力,以確保談判能夠取得實質進展。
除咗政府層面嘅回應,宗教界亦試圖發揮影響力。教皇利奧(Pope Leo)近日呼籲雙方「放低仇恨,選擇和平」,並承諾會積極推動國際和解。然而宗教領袖嘅聲音喺當前地緣政治博弈中能否真正發揮作用,仍然有待觀察。
值得注意嘅係,呢並唔係俄烏兩國首次喺伊斯坦堡進行和平談判。早喺2022年,雙方曾經喺同地舉行會談,當時烏克蘭提出咗「伊斯坦堡公報」,承諾放棄北約成員資格,換取由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提供安全保障,惟最終因分歧過大而破局。呢次談判被視為2022年會談嘅延續,但考慮到目前俄軍控制咗烏克蘭約五分之一嘅領土,包括克里米亞,談判難度顯然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