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事經濟救唔起?本地食肆結業潮加劇 內地品牌虎視眈眈
盛事經濟救唔起?本地食肆結業潮加劇 內地品牌虎視眈眈

近年,香港經濟持續低迷,政府推動嘅經濟政策未見成效,餐飲業首當其衝。33年歷史嘅本地餐飲品牌「海皇粥店」近日宣布全面清盤,引起業界震動,更引發內地餐飲品牌借機進軍香港市場嘅討論。與此同時,平價餐飲如兩餸飯卻意外崛起,成為市民自救嘅新飲食模式。

 

香港自疫情以來經濟復甦緩慢,就算全面通關超過一年,市民消費模式卻持續向北轉移,令本地零售同餐飲業面臨沉重打擊。特首李家超日前表示,政府舉辦嘅國際七人欖球賽、藝術三月等盛事,成功吸引超過千萬旅客訪港,就話已對經濟產生積極影響。但係呢啲旅客大多集中於尖沙嘴等核心旅遊區域,對新界及非核心地區嘅小型餐飲業幫助有限。許多業主直接指出,政府所謂「盛事經濟」對佢地毫無實質幫助。

 

有業主甚至嘲諷超哥:「特首話我哋識『食腦、有橋』,不如佢教我哋點救間餐廳?10蚊叉燒飯都出埋,我仲有咩橋?」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亦指出,今年三月更有約300間食肆結業,預料四月情況更嚴峻,政府嘅樂觀預測與業界現實情況明顯脫節。

 

作為香港首家現代化管理嘅連鎖粥店,海皇粥店自創立以來便以新鮮、快捷、親民著稱,成為香港餐飲界嘅象徵。然而,近年租金飛漲、原料成本上升,以及顧客消費習慣轉變,令海皇經營壓力激增。創辦人坦言,即使動用超過三千萬港元私人資金,甚至賣掉自住物業填補虧損,仍未能挽救業務。

 

在海皇退場之際,內地餐飲品牌迅速崛起,虎視眈眈香港市場。內地著名品牌如廣州「粥公粥婆」、上海「曼玲粥」、北京「嘉和一品」等,紛紛透過加盟制及靈活營運模式,在內地迅速擴張。其中曼玲粥憑藉24小時營業及強大嘅外賣平台,在內地年輕市場廣受歡迎,更積極布局香港、台灣及東南亞市場。

 

香港餐飲業人士擔憂,本地品牌退場後,內地品牌乘虛而入,進一步壓縮本地業者嘅生存空間。「如果內地品牌利用大巿場壓成本嘅經營模式,成功打入香港市場,對傳統小食店將係致命嘅衝擊。」一名經營新界食肆嘅老闆表示。

 

同傳統餐飲品牌嘅困境相反,兩餸飯作為香港經濟低迷下嘅產物,就意外成為市民和業者嘅自救方案。事實上,兩餸飯早於2000年已出現在大學飯堂,2003年沙士期間首次流行。近年經濟衰退,兩餸飯憑藉價格實惠、選擇多樣,迅速成為市民「平、靚、正」嘅飲食首選。

 

根據統計,全港兩餸飯店已增至568間,呈現「執一開二」嘅景象。兩餸飯店不僅滿足咗學生、打工族同家庭嘅需求,亦因為佢地嘅經營模式靈活、成本控制得宜,係租金同原材料成本壓力之下仍然可以存活同擴展。

 

不過,兩餸飯店嘅經營並非毫無困難,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及競爭激烈,都為老闆帶嚟不少挑戰。唔少店主紛紛透過簡化菜單、縮短營業時間,引入數碼支付同外賣平台應對經營壓力。

 

業界期望政府能提出更實質嘅支援措施,包括租金補貼,或者稅務減免等政策,協助中小企度過難關。「政府唔係淨係搞盛事就得,政策上要實際幫到我哋,例如降低成本同鼓勵市民留港消費,先至真正有效。」餐飲聯業協會黃家和如是表示。

 

如果政府可以聽民意,提供更切實嘅支援措施,同改善政策及執法嘅靈活性,香港餐飲業或者能逐步走出困境,重現昔日繁榮景象。

發佈時間: 2025年05月12日 13:34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