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企業喺中國市場嘅經營正面臨前所未有嘅挑戰。根據德國駐華商會(AHK)喺2025年4月進行嘅快速調查,86%嘅在華德國企業表示受到美中關稅戰嘅影響,尤其係汽車行業,受影響比例高達93%。儘管如此,唔少德國企業依然選擇堅持「在中國為中國」嘅策略,專注於服務中國本地市場,並將供應鏈同美國市場隔離。
美中之間嘅貿易戰已經持續多年。自2018年美國政府首次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額關稅以嚟,雙方嘅經貿關係一直處於緊張狀態。根據德國駐華商會嘅調查,呢啲關稅措施對在華德國企業造成咗唔同程度嘅衝擊。雖然直接受到關稅影響嘅企業佔比相對較小,但間接影響就十分顯著。
例如,汽車、機械製造同化工行業係受影響最嚴重嘅領域。汽車行業由其突出,93%嘅受訪德國汽車製造商表示關稅戰已對佢地嘅業務產生左負面嘅影響。呢啲影響包括進口零部件成本上升、全球供應鏈受阻以及市場需求下降。
面對呢啲挑戰,不少德國企業選擇咗「在中國為中國」嘅策略。呢個策略嘅核心係將生產、研發同市場銷售集中喺中國本地,以減少對國際市場,尤其係美國市場嘅依賴。例如,大眾汽車(Volkswagen)同寶馬(BMW)等德國汽車巨頭已經喺中國建立咗完整嘅生產同銷售體系,以實現本地化經營。
北方德國商會執行董事表示,呢種深度在地化嘅策略有助於企業減少對美國市場嘅依賴,同時亦更加能夠快速回應中國市場嘅變化。此外,隨著中國市場對高品質製造同先進技術嘅需求增加,德國企業喺本地市場嘅競爭力亦得到進一步提升。
多數德國企業對中國市場嘅長期前景依然抱有信心。根據2024/25年度嘅商業信心調查,92%嘅德國企業計劃繼續喺中國運營,51%嘅企業計劃喺未來兩年內增加喺中國嘅投資。38%嘅德國企業已經開始加快喺中國嘅本地化進程,以應對貿易衝突帶嚟嘅風險。呢啲措施包括增加本地採購、提升本地生產比例以及建立本地研發中心等。
但係德國企業喺中國市場嘅經營亦面臨其他挑戰。除咗關稅帶嚟嘅成本壓力之外,中國市場嘅價格競爭亦日益激烈。根據2024年嘅一項調查,61%嘅德國企業將價格壓力視為喺中國面臨嘅最大問題。
另外,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亦為企業帶嚟咗不確定性。根據中國官方數據,2024年中國GDP增長率放緩至4.7%,係近十年嚟嘅最低嘅水平。呢個趨勢令市場需求下降,進一步壓縮咗企業嘅利潤空間。
多數德國企業認為,中國喺製造業、數位經濟同新能源領域嘅發展潛力巨大,同時亦對德國企業提供咗廣闊嘅商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