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民主黨聯邦眾議員比爾·福斯特(Bill Foster)正計劃於未來幾週內提出一項新立法,重點在加強對人工智能晶片嘅出口監控。該法案聚焦於追蹤好似英偉達一類高性能晶片銷售後嘅最終去向,以防止違反出口管制規定,最後走私到中國。呢個法案已獲得民主、共和兩黨議員支持,反映國會對國家安全風險嘅高度關注。
福斯特提案要求美國商務部喺六個月內制定監管規則,要求廠商核實晶片出售後嘅實際位置。其建議措施包括利用晶片內部嘅信號時序進行地理位置驗證,並喺偵測到晶片被轉移至未授權區域時啟動遠端禁用功能。雖然英偉達早前聲稱無辦法追蹤晶片最終使用者,福斯特同業內專家指出,谷歌等科技企業已經成功實施類似技術,顯示呢方法係可行。
就算美國已經對AI晶片出口設定左嚴格嘅限制,但仍然有好多方法可以繞過禁令。多家外媒報道指出,至少有70間分銷商透過網路向中國市場銷售英偉達AI晶片,甚至提供整套伺服器配件。
DeepSeek為中國本地AI企業,據報已取得英偉達H20晶片,用作訓練其最新模型。儘管H20目前並唔列入美國出口限制清單,此一發展仍引起國會高度警覺,相關議員正呼籲收緊對所有高端AI晶片嘅出口許可條件。
英偉達回應指,公司始終遵守所有美國政府嘅法規,並願配合進一步嘅政策調整。不過黃仁勳警告,如果限制措施進一步收緊,可能會嚴重衝擊英偉達收入同市場競爭力。佢強調,中國同美國喺AI晶片競爭中「非常非常接近」,並指中國科技公司,尤其係華為,喺高端晶片領域進展迅速。
事實上,華為已明確展現佢地喺高端晶片製造方面嘅決心。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引用嘅衛星圖像顯示,華為正於深圳觀瀾區三處廠房建設先進晶片生產線,當中包括由新凱來(SiCarrier)與昇維旭(SwaySure)運營嘅工廠,雖然華為否認同兩間公司有任何直接關係。呢啲工廠從2022年動工以嚟發展迅速,並獲得深圳地方政府嘅支持,當中包括晶圓製造設備,封裝測試等等嘅環節。
華為亦嘗試發展極紫外光(EUV)技術替代方案。EUV光刻係當今製造先進晶片嘅關鍵技術,目前全球僅荷蘭阿斯麥公司(ASML)能提供此設備,亦為台積電所倚賴。華為咁做顯示中國希望減少對外部高端設備嘅依賴。《華爾街日報》近期報道,華為已開始向中國本地市場提供無需英偉達晶片嘅新型AI伺服器,進一步展示其替代方案嘅成熟度。
業界觀察人士指出,美國針對中國高科技產業嘅打壓措施可能產生反效果。喺中國「中國製造2025」政策指導下,國內企業正全力擴展人工智能及晶片製造能力。從DeepSeek模型嘅誕生到華為整合供應鏈嘅策略,皆反映中國科技自立嘅戰略正逐步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