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公司(Microsoft)近日向美國政府發出高調呼籲,敦促華府加大對量子電腦技術嘅投資同政策支持,希望確保美國喺全球科技競爭中保持優勢,尤其避免被中國迎頭趕上。微軟總裁史密斯(Brad Smith)強調,量子技術唔單止關乎經濟競爭力,仲直接涉及國家安全,美國必須採取果斷行動,唔可以掉以輕心。今次嘅呼籲,反映出美國科技界對量子競賽嘅焦慮。
量子電腦被譽為下一代科技嘅核心,擁有超強計算力,有機會破解現有加密系統,推動人工智能、藥物研發等領域大爆發。微軟警告,若美國喺呢方面落後,唔單止金融系統安全會受威脅,連核武機密等敏感數據都可能出事。史密斯最近公開發言指出,中國喺量子通訊技術已經取得重大突破,例如建成覆蓋12,000公里嘅量子通訊網絡,仲有兩顆量子衛星運作,技術實力不可小覷。
為咗應對挑戰,微軟提出幾項建議,包括增加聯邦政府對量子研究嘅資金支持、更新2018年通過嘅《國家量子計劃法》(National Quantum Initiative Act),同埋擴大人才培訓計劃。史密斯特別提到,美國應加速吸納擁有量子背景嘅博士級移民,並透過政府採購,扶持國內量子技術供應鏈嘅發展。他話:「量子技術競賽係一場馬拉松,但我哋唔可以喺起跑線就比人拋離。」
微軟自己亦有落力投資量子技術。2025年2月,公司公佈咗一款名叫「Majorana」嘅量子芯片,利用拓撲超導體技術,目標係大幅降低量子計算嘅錯誤率。雖然目前只有8個量子位(qubit),距離商業化應用所需嘅百萬量子位仍有一段路,但已經展現出唔錯嘅潛力。與此同時,谷歌公司亦唔示弱,最近推出咗「Willow」量子裝置,據稱可以喺5分鐘內解決傳統超級電腦需要數十億年嘅運算,顯示出業界競爭白熱化。
不過,要實現量子電腦嘅商業化,仍然困難重重。專家指出,現時量子技術大多仍處於實驗階段,穩定性同實用性都仲有待改進。美國智庫資訊科技與創新基金會(ITIF)分析,中國對量子領域嘅公共投資高達150億美元,大幅超過美國政府嘅投入。儘管美國憑藉私營企業嘅創新力量仍然保有一定優勢,但距離萬無一失仍有一段距離。
美國國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 NSA)量子技術專家吉爾·赫雷拉(Gil Herrera)提醒:「量子技術嘅突破可能重塑全球安全格局。若中國率先實現量子計算實用化,將對銀行交易及國防數據構成重大風險。」佢強調,美國必須加快研發步伐,未雨綢繆,應對潛在威脅。
不過,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科技政策研究員梅斯羅爾(Chris Meserole)就有唔同嘅意見,提醒話:「量子技術需要長期投入,美國唔應該因為恐懼而過分聚焦競爭,忽略咗國際合作。最終,量子技術嘅進步應該服務人類福祉,而唔係淪為地緣政治對抗嘅工具。」
中美喺量子技術上嘅角力,唔止限於技術層面,背後仲涉及地緣政治同經濟影響力。中國近年以國家主導嘅方式推動投資,例如喺合肥興建嘅「量子大道」產業園區,展現出長期規劃同決心。相比之下,美國主要依賴私營企業嘅創新活力,但聯邦政府嘅資金同政策支持相對分散。分析人士指出,如果美國無法整合資源,將難以抵禦中國急起直追嘅壓力。
另外,量子技術喺軍事領域嘅應用亦引發廣泛關注。量子電腦一旦能破解現有加密系統,可能徹底改變全球網絡安全局勢,甚至動搖軍事力量平衡。史密斯警告,中國採取「現在收集,未來破解」嘅策略,即係依家大量收集數據,等到量子技術成熟時一次性解密,呢種戰略長遠而言風險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