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任百日:香港角色邊緣化 或僅剩簽證獨立區地位
特朗普上任百日:香港角色邊緣化 或僅剩簽證獨立區地位

特朗普第二任期滿百日,香港喺中美關係中嘅角色備受關注。法國政治學者高敬文教授(Jean-Pierre Cabestan)接受法廣(Ifr)訪問時表示,香港嘅「一國兩制」喺特朗普政府眼中已名存實亡,香港被視為中國一部分,其國際角色大幅縮減,未來或僅保留簽證獨立區地位。專家分析,隨住美國對香港政策轉向,香港作為金融中心同中美橋樑嘅功能正面臨挑戰。

 

高敬文教授指出,1997年回歸後實施嘅「一國兩制」方針,喺特朗普政府眼中已經失去意義。「對特朗普嚟講,香港已經同中國放埋一齊考慮,甚至連遊客都視香港為中國嘅一部分,」佢話。香港議題喺美國政策中已唔再重要,港美貿易順差亦非關鍵考量。佢預計,香港駐美三個經濟貿易辦事處嘅外交特權係不久嘅將來會被撤銷,降級為單純代表香港存在嘅辦事處,具體運作方式仍有待觀察。

 

美國對香港政策變化早有跡象。2020年,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港區國安法》,特朗普隨即簽署行政命令,終止香港喺《美國-香港政策法》下嘅特殊地位。2025年2月,美國聯邦公報宣布,對「香港製造」產品徵收同中國大陸相同嘅10%關稅,正式終結香港嘅獨立關稅區地位。呢啲變化清楚反映咗美國唔再視香港為獨立實體。

 

高敬文表示,香港議題喺美國政府眼中而家只剩兩大焦點:人權同經貿辦事處存廢問題。美國對香港官員嘅制裁行動持續,包括行政長官李家超,但人權議題嘅優先順序似乎正在下降。美國智庫詹姆斯敦基金會高級研究員林和立(Willy Lam)指出,特朗普政府對人權嘅關注度明顯降低,美國國務卿盧比奧近期亦表明,人權標準可能會「因地制宜」,美國未必再能一如以往咁高調批評香港嘅人權狀況。呢一轉變可能令香港民主人士,例如智英等人嘅國際聲援更加艱難。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嘅地位亦正受到前所未有嘅考驗。林和立指出,喺拜登政府時期,美國已經建議在港美資企業重新評估風險,美資對港投資顯著減少。香港亦被指成為轉運高科技產品至俄羅斯嘅中轉站,觸及美國國家安全底線,進一步削弱咗香港嘅獨特經濟角色。特朗普政府可能加強對香港金融服務嘅監管,就算取消聯繫匯率呢類極端制裁措施嘅機會不高,但香港嘅金融自由度明顯受到壓力。

 

此外,美國對來自香港嘅小額包裹徵收30%關稅嘅政策將於2025年5月生效。呢個措施將直接增加香港企業嘅貿易成本,削弱其作為亞太區貿易中轉站嘅功能。香港美國商會會長葛士柏(Geoffrey Siebengartner)表示:「香港嘅營商環境正進入前所未有嘅不確定時期,企業需要認真重新評估喺香港嘅長期投資計劃。」

 

高敬文預測,美國駐港總領事館嘅角色可能被縮減至只負責處理與中國大陸不同嘅香港簽證申請。「香港未來嘅國際角色,可能最終只剩簽證功能,」佢指出。呢一判斷亦得到林和立支持,佢認為香港喺中美博弈中嘅籌碼價值已經大幅下滑,美國不再視香港為需要特別保護嘅對象。

發佈時間: 2025年04月30日 13:41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