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首批「柯伊伯計劃」衛星升空 向SpaceX「星鏈」霸權發起挑戰
亞馬遜首批「柯伊伯計劃」衛星升空 向SpaceX「星鏈」霸權發起挑戰

亞馬遜近日透過聯合發射聯盟(簡稱ULA)成功發射首批正式版「柯伊伯計劃」(Project Kuiper)互聯網衛星,標誌住呢間由貝索斯(Jeff Bezos)創立嘅企業,正式進軍低軌道互聯網市場。呢個市場目前主要由馬斯克旗下SpaceX公司嘅「星鏈」衛星網絡主導。

 

根據《美聯社》報道,今次任務由一枚「阿特拉斯五號」(Atlas V)火箭承擔,成功將27顆「柯伊伯計劃」衛星送入近地軌道,目標高度約為630公里。兩年前,亞馬遜曾經發射兩顆測試衛星,今次係首次進行大規模部署,意味住計劃正式踏入實質運作階段。

 

亞馬遜「柯伊伯計劃」副總裁巴迪亞爾(Rajeev Badyal)發表聲明時表示,「無論地面測試做得幾充分,有啲技術,始終要喺真實飛行中先能夠完全驗證」。他補充,即使今次任務遇上挑戰,「呢一刻,只係我哋旅程嘅開始」。

 

亞馬遜目標係喺未來數年內,將超過3,200顆衛星送入軌道,建立全球高速、低延遲嘅衛星寬頻網絡,服務對象包括偏遠地區居民、企業、政府機構等。

 

現時,SpaceX已經喺過去五年發射超過8,000顆「星鏈」衛星,其中大約7,000顆仍然正常運作,分佈喺距地球約550公里嘅低軌道,形成一個龐大且運作成熟嘅網絡。SpaceX更喺4月27日完成咗第250次「星鏈」專屬發射,顯示出其極高嘅發射頻率同市場滲透率。

 

亞馬遜雖然起步較遲,但憑藉龐大資源,已經預先向ULA、藍色起源(Blue Origin)以及其他火箭公司購買咗大量發射服務,以確保衛星能夠定期升空。亞馬遜訂單涉及超過90次發射,成為有史以來單一最大宗商業發射合約。

 

不過,衛星專家、哈佛-史密森尼天體物理中心研究員麥道威爾(Jonathan McDowell)接受《美聯社》訪問時指出:「亞馬遜要趕上SpaceX,唔止係堆砌衛星咁簡單,仲要建立地面基礎設施、營運網絡,並且確保服務質素同收費競爭力,挑戰非常巨大。」

 

針對外界關注低軌道衛星群對天文觀測影響問題,亞馬遜今次特別喺衛星表面加設鏡面塗層,旨在減少反射陽光造成嘅干擾。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一位代表接受《路透社》查詢時表示,讚賞亞馬遜「有作出技術改良」,但同時強調「整體低軌衛星數目急速增加,仍然對天文研究構成嚴峻挑戰」。

 

除咗天文問題,低軌道擁擠化亦引發太空交通安全憂慮。根據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規定,新建嘅衛星計劃,必須提交如何減少碰撞同清理失效衛星嘅報告。亞馬遜承諾,所有「柯伊伯計劃」衛星設計壽命約7年,屆時會主動降軌自焚,以減少太空垃圾。

 

至於市場前景,市場研究機構NSR(Northern Sky Research)預測,到2030年全球低軌衛星互聯網市場規模將超過300億美元,但競爭亦會趨向白熱化,可能只有一至兩個大型衛星網通訊能夠長期生存。

 

亞馬遜雖然遲來一步,但計劃透過結合電商平台Amazon、雲端服務AWS同衛星網絡,打造一個「陸地-天空」一體化數據生態圈。巴迪亞爾強調:「Project Kuiper唔單止係賣網絡,而係重塑全球數碼基礎設施。」

 

目前,首批27顆衛星仍需數星期時間完成初步軌道調整,隨後進行一系列技術測試,目標係喺2026年展開有限度商業服務。根據亞馬遜官方網站資料,最快於今年底,將會進行首批客戶接入試驗。

發佈時間: 2025年04月30日 13:43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