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即將上任滿100日,各界除咗關注佢雷霆萬鈞式推動嘅激進改革,亦開始將目光轉向反對陣營民主黨嘅表現。多位政治評論員接受《法新社》訪問時表示,比起強勢進攻嘅特朗普,民主黨更加顯得無方向、無氣勢,甚至無領袖,狀況簡直可以用「分崩離析」嚟形容,無論政策主張、領導人影響力定係整體策略,都顯得支離破碎。
喺就任短短三個月內,特朗普已經搞到美國政壇腥風血雨:開打貿易戰、對盟友態度強硬,甚至喺俄烏戰爭中倒戈向俄羅斯總統普京,並搵嚟太空科技巨頭馬斯克(Elon Musk)入主政府,積極推動解散聯邦官僚機構。喺特朗普主導嘅華府,民主黨已經由執政黨淪為國會少數派,短期內幾乎睇唔到有任何翻身機會。唔少評論認為,民主黨其實原本可以做得更好,至少要擬定一致嘅策略,統一訊息,喺如何、何時反對特朗普方面有更清晰路線。
但外界普遍認為,民主黨國會議員竟然無力阻止特朗普急推政策。喺特朗普發表國會演說嗰陣,民主黨議員只係拎住啲細細塊寫住抗議標語嘅紙牌示意反對,喺社交媒體即時被群嘲為「小學生玩抗爭」,完全無法突顯立場,甚至連基本嘅話語權都保唔住。甚至有人加入共和黨陣營,一齊投票通過移民改革法案,甚至確認特朗普提名嘅內閣人選。另外好似加州州長紐松(Gavin Newsom)同特朗普政府互動頻繁,就被指同圖朗普靠得太近,成為基層猛烈抨擊對象。
資深政治顧問柯林克(Matt Klink)毫不留情指出:「如果我要為佢哋打分,我只會畀C-,低過平均線,最慘係佢哋仲未明白自己點解會輸畀特朗普。佢指出,民主黨不斷聚焦啲大部分美國人根本唔關心甚至反感嘅議題,例如:男性參加女子體育比賽、力撐非法移民、反對裁減聯邦部門預算等,「更尷尬嘅係,就算民主黨不停話特朗普係獨裁者,絕大多數選民根本唔聽,甚至唔在乎。」
華盛頓學院(Washington College)政治學教授希克爾(Flavio Hickel)評論:「整體嚟講,多數美國人會覺得民主黨國會議員完全冇回應到時代需要,冇做好自己應做嘅嘢。」最令人失望嘅,民主黨一方面大聲話特朗普威脅民主制度,一方面又不斷試圖表現願意與特朗普政府「合作」,前言不對後語。
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2月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曾為自己辯護:「我哋唔會每場仗都去打,我哋會揀啲最重要嘅戰役,然後堅守到底。」但呢種「選擇性抗爭」策略明顯無法令民主黨基層信服,更加惹怒咗黨內多個進步派團體。就連舒默嘅前通訊幕僚柯內舒斯基(Andrew Koneschusky)都話,會畀國會民主黨人成績打個D,即使有些議員表現出色,「但似乎冇人負責統籌整體方向同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