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星島日報》今日嘅報導指出,北京當局持續推動伊斯蘭教中國化政策,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近日出現新動作,有超過百年歷史嘅阿拉伯廣場內嘅公共交通站台,被官方更名為「清真寺站」。
位於哈爾濱市道外區嘅阿拉伯廣場,本來係一個集宗教、文化同休閒於一體嘅城市公共空間,廣場嘅核心係始建於1897年嘅哈爾濱清真寺,係東北地區規模最大嘅伊斯蘭清真寺。報導表示,中國大陸而家積極推動伊斯蘭教嘅中國化政策,官方要求「去阿拉伯化」、「去沙特化」,因此廣場嘅公共交通站名都受影響,原本叫「阿拉伯廣場站」嘅,依家已經改做「清真寺站」;而「穆斯林小區站」亦已經改為「城鄉路站」。
據微信公眾號「哈爾濱公共交通」早前發文表示,哈爾濱市公共交通和出租汽車事業發展中心根據哈爾濱市民族宗教事務局嘅要求,對涉及「穆斯林」字樣嘅交通站名進行排查,當中60路「阿拉伯廣場站」已經正式改名為「清真寺站」。
不過,報導亦提到,「阿拉伯廣場」本身暫時未有被要求更名,而廣場內嘅清真寺未來會唔會受到進一步影響,依家仲係一個值得留意嘅焦點。公開資料顯示,哈爾濱清真寺係中國1500座清真寺當中唯一採用阿拉伯建築風格嘅清真寺,大殿面積有426平方米,可容納超過500人,寺內嘅望月樓高21.75米,更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每年接待穆斯林超過10萬人次。
報導強調,中國大陸正大力推進宗教中國化,其中又以伊斯蘭教中國化最受重視。官方主要整治嘅係「清真」概念嘅泛化,並要求各地清真寺嘅建築都必須要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
早前中國全國兩會期間,「中國伊斯蘭教協會」(下稱中國伊協)亦更換咗會徽,表示要「淡化宗教色彩,同時體現國家主體性」。原本嘅中國伊協會徽係綠色,帶有明顯嘅阿拉伯元素,同時附有英文名稱;新嘅會徽則改用藍色設計,變得簡化好多,而且仲取消咗英文名稱。另外,中國當局仲針對伊斯蘭教經典《古蘭經》進行「重新譯注」,稱呢個係「伊斯蘭教中國化重要舉措」。
中國版本嘅《古蘭經節選簡注》(下稱簡注)喺去年9月出版,去年10月更召開座談會,連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國家宗教事務局長陳瑞峰都親自出席並發言,強調《簡注》出版發行「必將推動中國伊斯蘭教中國化走深走實」,同時要求加強教職員嘅培訓,將《簡注》作為伊斯蘭教經學院嘅指定教材。
《星島日報》亦證實,寧夏等地區已經開始沒收舊版嘅《古蘭經》,並且分發《簡注》。去年12月,雲南玉溪大營清真寺嘅阿訇(伊斯蘭教宣教師)馬存光、馬玉巍父子,就因為講解舊版《古蘭經》,被指控「非法講經」而遭到中國警方拘捕,事件引發大量信眾抗議。《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