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今(26日)引述消息人士報道,長和集團計劃如期推進將兩個巴拿馬港口出售予貝萊德財團嘅交易。黨媒《大公報》今(26日)亦再度第N次發文砲轟長和,稱該公司非但至今都未見有任何實質行動停止交割,反而表現出「陰陽兩面」嘅操作,一方面拒絕正面回應,另一方面又喺媒體安排「請槍」散播混淆視聽嘅觀點。
《大公報》批評長和集團「打包」出售包括巴拿馬運河港口喺內等資產嘅決定,形容呢個舉動引起海內外廣泛質疑,更指相關企業至今都未見有任何實質行動停止交割,反而表現出「陰陽兩面」嘅操作,一方面拒絕正面回應,另一方面又喺媒體安排「請槍」散播混淆視聽嘅觀點。
文章引述《南華早報》報道指,一名本地地產代理公司嘅董事總經理披露,曾收到長和內部聯繫人要求撰文,為出售港口交易辯護。該文章隨後刊登喺本地網站,而類似立場嘅評論亦接連喺媒體出現,重點強調兩個說法:其一,交易純屬商業決定,中央同特區政府最初未有反對;其二,否認美資背景嘅貝萊德係核心買家,聲稱買家為李家嘅「世交」同意大利人。
不過,《大公報》認為呢啲論調明顯係有組織嘅「請槍」行為,目嘅係混淆視聽,既唔負責任,亦未有正面交代問題核心。文章指出,呢單交易遠非單純嘅商業行為,而係涉及國家安全同戰略利益嘅重要問題。港口屬於關鍵基礎設施,唔容隨意轉讓畀外資。
文章又強調,喺而家嘅地緣政治形勢之下,如果全球43個港口碼頭落入美資控制,勢將對中國造船、航運、「一帶一路」同整體國際貿易造成嚴重衝擊,國家利益甚至地緣政治穩定都會受到威脅。
文章進一步指出,交易方雖然以「世交」為理由撇清同美資嘅關係,但事實上主導收購嘅財團由貝萊德牽頭,其美資背景難以否認。再者,美方近年唔斷發出聲音要「收回」港口嚟打壓中國,而家啱啱就有美資財團出手收購,時機極其敏感,難以視為巧合。
《大公報》聲稱,針對事件嘅質疑同批評,唔係所謂嘅「文革式批鬥」,更唔係針對企業本身,而係基於國家、香港同企業長遠發展嘅「善意提醒」。企業逐利無可厚非,但有責任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計算長遠嘅發展大賬,尤其喺香港同國家命運緊扣嘅背景之下,更應該承擔應有嘅責任。
文章最後引用古語「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以及孟子嘅「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勸喻相關企業千祈唔好誤判形勢,要慎重行事,以免一錯再錯,釀成無法挽回嘅後果。
《彭博》報道指,目前各個交易方正致力完成盡職調查、稅務、會計同其他交易條款,仍計劃在4月2日前簽署協議,顯示中國對該交易嘅不滿未有影響談判。《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