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網》報道,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 BIS)喺當地時間周二(25日)正式喺《聯邦公報》(Federal Register)刊登兩份文件,將超過50間中國企業及科研機構列入「實體清單」(Entity List),新一輪制裁預計喺3月28日生效。
根據公告,被列入「實體清單」嘅公司未來如果要向美國採購受控技術或貨品,必須先獲得美國商務部個別審批許可,否則唔可以進行任何形式貿易,形同被列入「貿易黑名單」。今次制裁針對對象涵蓋範圍極廣,除咗人工智能、雲端伺服器、超級電腦等高科技領域,仲包括量子科技、軍工產業鏈,涉及嘅公司遍布中國多個省市,仲波及伊朗、南非、阿聯酋同巴基斯坦等地企業。
喺其中一份文件中,美方明確指出,有12間中國公司因涉及AI大模型開發、伺服器生產、同超級電腦產業而被納入「實體清單」。當中包括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寧暢信息產業有限公司(Nettrix Information Industry)、中科可控旗下嘅Suma伺服器品牌,仲有浪潮信息喺中國內地、香港同台灣地區嘅多間子公司。浪潮信息母公司浪潮集團(Inspur Group)早喺2023年3月已經被美方列入「實體清單」,今次可視為對整個集團進一步封鎖。
而喺另一份更大範圍嘅制裁文件中,美國一次過將42間中國公司、19間巴基斯坦公司,以及多間伊朗、南非、阿聯酋企業一併拉入實體清單。當中,有數十間中國公司被指涉嫌參與軍事應用,被列為「涉軍機構」而遭制裁。美方點名指部分中國公司,包括賽澔儀器、安徽科華貿易、重慶西南集成電路設計公司等,涉嫌協助中國發展量子科技,構成國安風險,因此一併制裁。
今次行動係特朗普政府於今年重新上台後首次擴大「實體清單」,有分析認為係延續舊有政策路線,試圖透過行政手段,從技術、設備、供應鏈等層面封鎖中國科技企業發展。根據聯邦公報數據,喺特朗普首個任期內,美方已經將數百間中國企業拉入「實體清單」,當中包括華為、中興、DJI等多間龍頭科技公司,企圖全方位打壓中國高科技產業崛起。
面對美方連番制裁,中國外交部喺今年1月16日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美國將所謂國家安全概念無限擴張,將正常經貿科技問題政治化、工具化,甚至武器化,濫用制裁手段,係一種赤裸裸嘅經濟脅迫。美方行為嚴重損害中國等國企業嘅正當權益,破壞市場規則同國際經貿秩序,干擾全球產供鏈穩定,亦連帶損害美國本土企業同其他國家合作夥伴嘅利益。中國政府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堅決反對,並呼籲美方立即糾正錯誤做法,停止干擾國際正常經貿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