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承建商靠香港「大白象」續命 港人付錢為祖國填窿!
中資承建商靠香港「大白象」續命 港人付錢為祖國填窿!

港府面臨千億港元財赤急需開源節流。不過,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早前就突然南下,要求港府加快建設大灣區等造價高達數萬億嘅基建工程。《自由亞洲電台》報道,呢啲大規模工程合約大部分由中資企業包攬,導致香港納稅人資金流失,甚至多間港資建築公司因為無法承接工程而面臨倒閉,爆發欠薪潮。

 

據了解,港府將於本月底公布《財政預算案》,但早前夏寶龍喺視察深港河套地區時,親自向港府官員「明確指示」,要求加快推進大灣區發展,特別係涉及北部都會區、落馬洲河套地區嘅「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同交椅洲人工島等重點項目。

 

呢項項目自2021年提出以來,由於其龐大嘅建設成本,引發社會各界嘅激烈討論。雖然港府一直未交代具體造價,但根據2022年資料,北部都會區嘅發展造價估計高達3萬億元港幣,其中政府可能需出資1萬億元,餘下嘅資金將由舉債同私人機構融資支付。此外,「河套項目」原本預計造價為750億元,而「交椅洲人工島」計劃嘅造價則預計超過5,800億元,綜合計算,呢些大灣區基建項目嘅總造價至少達到4萬億元。

 

儘管港府面臨財政赤字,財政儲備僅剩不足7000億元,且每年依賴發行約3200億元債券來填補財政缺口,但港府依然積極配合國策,將大量預算投入到大灣區嘅基建發展,呢啲基建項目涉及數千億元嘅公共開支。

 

前《有線財經台》台長顏寶剛喺節目《財經自由講》上分析指,港府開源節流嘅能力好重要,佢預計在北京施壓下,港府會更加傾向犧牲港人利益,將大量資金投入到大灣區嘅基建項目中。

 

事實上,港資公司喺大灣區基建項目中能夠受益嘅份額被大量中資企業沖淡。根據資料顯示,去年底有85間企業簽署咗港府主導嘅「支持及參與北部都會區發展」嘅意向書,而當中有超過三分之一係來自中資企業,包括招商局、華潤集團等;在29間地產商及建築公司中,亦有近半數係來自國有同央企。

 

值得注意嘅係,香港地產商在投資北部都會區時,出現同中資企業捆綁式投資嘅情況。例如,華潤置地係大贏家之一。儘管香港地產巨頭「新世界發展」係北部都會區最大嘅土地持有者之一,但由於近年負債纍纍,佢哋亦同中資央企如「華潤置地」、「招商蛇口」同國企「深業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發展北部都會區嘅商住項目。此外,「華潤置地」亦同其他幾間香港發展商如「恒地」、「嘉華」同「信德」簽訂合作協議,開發北部都會區同大灣區嘅土地資源同項目。

 

根據港府招標網站,北部都會區同河套等相關項目合約中,至少有30%(即14個)嘅合約係被中資企業取得,包括「中國建築」、「中國鐵建」、「中國地質工程集團」同「中鐵十五局」等。部分中資企業更借助與港資同外資聯營嘅形式來取得合約,佢哋獲得嘅合約金額已經接近790億元,佔比約80%。

 

以「中國建築」為例,近年佢哋幾乎主導咗港府所有大型基建工程合約。根據「中國建築」最新2024年中期業績報告,上半年新增合約達到1251億元,當中就包括北部都會區等大型項目。該集團今年亦獲得咗港深創科園1A階段主合約。

 

不過,港資公司就未能從中受益。香港建造業總工會最近表示,舊年佢哋處理咗200多宗工友求助個案,涉及超過2000人,金額超過3億元,欠薪問題由私人工程蔓延至工務工程,過去五年至少有10多間香港建築公司陷入倒閉或欠薪危機。

 

最近一年內,「馮祥記」同「協盛建築」等老字號建築商相繼結業,而其他港府常用嘅承建商「保華建業」同「精進建築」亦因為拖欠工人工資而爆發糾紛。《I》

發佈時間: 2025年02月19日 14:22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