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報道,美國近年越趨單邊主義同孤立主義嘅做法,令中國有機可趁,正全力填補美國所留下嘅空缺,同時正加快腳步離間歐、美關係。
美國副總統萬斯(J.D. Vance)2月14日喺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嘅一番演說,當場就激怒咗唔少出席嘅歐洲政要,因為佢直斥歐洲嘅言論自由「倒退」,又批評歐洲接收過多移民,仲幫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就俄烏問題所提出嘅和平構想辯護。
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留斯(Boris Pistorius)形容萬斯嘅講法「無法接受」。烏克蘭總統佛拉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亦喺翌日演說入面暗示,歐美幾十年嚟建立嘅關係,似乎去到一個將會終結嘅關鍵時刻。
相比之下,中國外長王毅則喺同一場合表現出較為親和同包容態度,強調中國視歐洲為夥伴,並願意以「建設性作用」推動俄烏之間和平談判。佢同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會晤之後,亦表示中國樂意深化同德國全方位合作,並呼籲中國同歐盟一齊強調「優勢互補、深化務實合作」,同「堅持自由貿易、實踐多邊主義」。
美國政治學者艾利森(Graham Allison)再度提及十幾年前佢提出嘅「修昔底德陷阱」觀點,認為中國作為崛起中大國,一定會盡晒力去取代美國一直以嚟穩坐嘅強勢地位。
佢直言:「如果美國退出一個又一個貿易協定,咁中國呢類靠貿易發展經濟增長嘅國家,自然會去填補空隙。」特朗普上任以後相繼退出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機構,艾利森認為呢啲舉動畀咗北京一個大好機會,「習近平已經見到呢個形勢,如果美國唔識好好打牌,北京要成功就更加容易」。而今次萬斯呢番激進言論只係令歐洲更反感。
此次慕尼黑安全會議上,俄烏戰爭自然成為焦點議題,而中國想摘下俄烏和平嘅「果實」,亦成為外界關注重點。北京同莫斯科之間關係緊密但微妙,某程度上卻阻礙咗歐洲要同中國進一步合作。
峰會期間,會議主席、德國資深外交官霍伊斯根(Christoph Heusgen)就直接向王毅質疑,點解北京依然靠擴大中俄貿易嘅方式支援俄羅斯?王毅就辯解稱,中國需要大量天然氣,如果唔同俄羅斯買,冇其他國家可以滿足到中國眾多民眾所需。同時,王毅亦呼籲作為利益直接攸關方嘅歐洲,應該喺俄烏衝突上扮演更積極推動和平嘅角色。
艾利森分析,中國近期明顯想塑造自己做「和平締造者」,想向全世界表明唔支持戰爭,而且會積極參與止戰進程。
不過,歐洲其實都有一派聲音擔心中國會成為最大贏家。立陶宛前外長蘭茨比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喺慕尼黑會議上提醒,如果歐洲諸國無法團結一致去接住美國退場後援助烏克蘭、抗衡俄羅斯嘅責任,中國就有可能乘虛而入,扮演起保護烏克蘭嘅角色。《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