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台灣財經媒體「優分析」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喺2月13號簽署一項全新行政命令,打算大幅提高美國進口關稅,以配合各國針對美國產品設定嘅關稅水平,同時對其他國家對美國商品設置嘅貿易壁壘采取反制。此舉目的在於縮窄美國舊年高達1.2萬億美元嘅貨品貿易逆差。白宮消息指,呢項調整最快4月初生效,亦可能促成美國同多國展開關稅同貿易壁壘談判。
特朗普:全面檢視17,000個商品分類
特朗普已指令商務部、貿易代表署(USTR)同財政部、國土安全部協作,逐一盤點各國對美國輸出商品嘅關稅水平,然後分別按產品類別去修訂美國對應進口關稅。此計劃範圍相當龐大,共涵蓋186個擁有最惠國待遇嘅貿易夥伴同超過17,000個進口商品分類。
白宮官員強調,美國會先聚焦對美國有巨大貿易順差,或者稅制「特別不公平」嘅國家,比如根據商務部數字,中國、墨西哥、越南、愛爾蘭同德國,都屬美國五大貨品逆差國。
而世貿組織(WTO)資料顯示,印度整體關稅水平喺美國前15大夥伴當中最高,所有產品平均關稅達17%,遠高於美國3.3%。
非關稅壁壘亦納入計算
特朗普今次命令亦要求美國相關部門評估各國對美國產品設下嘅非關稅壁壘,並將其換算做成本計入新關稅。
此類非關稅壁壘包括:
白宮官員指出,非關稅壁壘影響甚至大過傳統關稅。美國亦會將貨幣匯率因素納入考慮,特別針對被低估貨幣可能令美國出口商品更貴,加深美國貿易逆差。
新關稅最快4月1號開始落實。商務部、貿易代表署及財政部將喺該日期前向特朗普提交改革報告。另外,總統已要求OMB(管理及預算辦公室)喺180日內送交報告,評估新稅對聯邦財政嘅影響。然而,白宮官員話特朗普無須等該報告完成就可以開徵關稅。由於美國政府手頭已有大量現成數據,可能幾星期之內就落實,而唔需要拖好幾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