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業內人士透露,台積電正考慮將代工報價由原本預計嘅5%提升到15%,用嚟應對美國總統特朗普可能對台積電徵收關稅帶嚟嘅損失。另外,台積電都考慮將大批晶片生產轉移到美國,以避開重稅。2024年,台積電大約有七成營收都來自北美客戶。
美國科技媒體PhoneArena報道,為應付特朗普對外國生產電腦晶片、半導體、藥品等產品課徵高額關稅,台積電正研究調高先進製程晶片售價至15%,希望確保由特朗普政策帶嚟嘅額外稅務負擔唔會嚴重影響台積電,並補足在高關稅情況下形成嘅虧損。
該報道分析指,台積電成本上升,可能在消費市場引發連鎖反應。唔少使用台積電晶片嘅電子品牌或會將成本轉嫁畀消費者,就好似三星(Samsung),就因為高通(Qualcomm)調高驍龍8 Elite Gen 2嘅價格,被逼考慮提高下一代Galaxy定價,甚至要改用成本較低嘅顯示器同相機模組。
不過,報道認為尚有幾種方案可以避免成本飆升。例如台積電大規模轉移生產至美國,達到避稅效果;或者同美國政府談判,爭取到好似蘋果(Apple)喺特朗普第一任期時獲得關稅豁免嗰種待遇。
據悉,特朗普考慮將台灣列入所謂「對等關稅」清單。「德國馬歇爾基金會」(The German Marshall Fund)印太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以電郵回覆台灣中央社時表示,特朗普有意要求台灣把對美國貿易順差降到零,並希望台積電答應在美國再投資、建廠。
其實,特朗普喺1月27號嘅共和黨策略會議上,已經表明近期會對外國生產電腦晶片、半導體同藥品等產品徵收關稅,強調半導體產業「唔應該離開美國、跑去台灣」。佢唔願政府用大筆補貼去留住企業,主張只要向相關產品徵收25%、50%,甚至100%稅率,就能逼使企業用自己資金嚟美國設廠,唔需要美國政府額外補助。
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e)約翰桑頓中國中心主任何瑞恩(Ryan Hass)指出,美國對台灣產晶片需求幾乎冇價格彈性,因為可行替代選項唔多。再加上喺美國建晶圓廠耗時多年,除非關稅用嚟逼台灣承諾擴大美國投資或者採購,否則做法未必有意義。
唔少美國政界人士亦對特朗普做法表示懷疑。民主黨聯邦眾議員拉斯金(Jamie Raskin)2日批評,特朗普競選時猛力抨擊中國專制,結果上台之後卻將關稅重點放喺加拿大、墨西哥同台灣。拉斯金形容特朗普同億萬富豪馬斯克(Elon Musk)雖表面上對抗中國,但實際上徵收關稅會推高美國物價,甚至破壞同盟友嘅關係。《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