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近年積極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但前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近日接受內地媒體觀察者網訪問時直言,要令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並非易事,甚至可能引發經濟同社會問題。佢特別提到,人民幣要國際化需符合三大條件,其中最具挑戰性嘅係穩定逆差形成機制,這將徹底改變中國高額順差嘅經濟模式,並可能引發嚴峻嘅失業問題。
曹遠征表示,人民幣要成為國際貨幣,首先必須是可自由兌換嘅貨幣;其次需要建立穩定嘅逆差形成機制;最後係金融市場需深度開放,中國人民銀行要成為全球性嘅中央銀行。佢指出,要滿足以上任何一項條件都唔容易,而當中將高額順差轉為穩定逆差更是關鍵,但此舉將令中國經濟模式發生根本性改變,失業問題或成為重大挑戰。
對於有人提議將人民幣發展成為金磚國家嘅新儲備貨幣,曹遠征認為,這需要中國承擔更多國際義務,並轉變為逆差國,呢啲並非憑民族主義情緒可以解決嘅問題。佢強調,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需從全球化視角出發,並直言中美問題係關乎全球秩序嘅核心議題。
曹遠征警告,隨著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即將上任,如果美國放棄全球領導地位,中國是否具備能力填補空缺將成為關鍵。如果中國無法接替,美國退位可能導致世界秩序碎片化。佢呼籲中國應冷靜思考,避免過於強烈嘅民族情緒影響理性決策。
根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去年12月嘅數據,人民幣喺全球支付貨幣中嘅佔比上升至3.89%,成為全球第四大最活躍貨幣,但距離美元嘅主導地位仍有明顯差距。美元目前喺全球支付市場中占據絕對優勢,而特朗普早前更曾警告金磚國家,唔好試圖削弱美元地位,否則將對相關國家祭出高達100%嘅關稅懲罰。
曹遠征認為,中美之間的角力核心係誰能引領全球科技發展同經濟增長潛力。佢指出,中國嘅經濟增長係建立喺全球化架構下,但當前嘅全球化模式面臨拆解風險,中國需要選擇係創建新嘅全球架構,抑或捍衛原有框架,這將深刻影響未來全球經濟秩序。
2022年中共二十大報告中提到「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而喺2023年金融工作會議中,中共中央再次強調要「穩慎扎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曹遠征嘅言論反映出中國喺實現這一目標過程中面臨嘅重重挑戰,如何在國際義務、內部經濟壓力同全球經濟環境間取得平衡,將成為未來重要課題。對中國而言,轉型為逆差國將對現行經濟模式造成衝擊,可能令出口減少,企業倒閉,同時導致大規模失業,呢啲風險不可輕視。《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