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廣》報道,根據全球金融數據提供商迪羅基(Dealogic)嘅最新數據,喺中國開展業務嘅全球十大私募股權集團,今年首次冇一家能成功通過上市或者併購交易完全退出喺中國嘅股權。呢個情況喺過去十年以嚟從未出現過,反映中國市場嘅投資環境正面臨前所未有嘅挑戰。
投資鎖死 私募資金進退失據
私募股權基金一般會喺收購公司三到五年內通過上市或者轉售退出,為養老基金、保險公司等投資者帶嚟回報。然而,隨住北京喺2021年收緊境外上市規定,加上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同國內監管壓力加劇,國際私募股權投資者嘅退出選項變得越來越少,資金實際上被鎖死,未來回報不明。
香港開元資本首席執行官西爾弗斯(Brock Silvers)直言,外國私募投資者愈來愈認清,中國並唔係以前認為嘅系統性投資天堂,特別喺經濟放緩同監管加強嘅雙重壓力下,退出策略受挫已成事實。
根據迪羅基嘅數據,呢十大私募股權集團過去十年喺中國投入咗1370億美元,但退出嘅總額僅為380億美元。而自2022年以嚟,呢啲集團喺中國嘅新投資額已經急降至50億美元,表現顯著萎縮。
上市困難 養老基金卻步
國際私募股權基金過往主要依賴中國公司喺美國等境外市場上市進行退出。然而,自從2021年中國打車平台滴滴喺紐約上市後,北京迅速收緊對境外上市嘅限制,導致退出路徑幾乎被封死。截至今年11月底,中國本地首次公開募股(IPO)總額僅達70億美元,遠低於去年嘅460億美元,創下2019年以嚟最低值。
此外,因為中美關係緊張,美國對中國投資嘅政治審查愈來愈嚴格,海外買家購買中國公司股權嘅意欲顯著下降。市場人士指出,喺目前嘅環境下,外國收購集團不得不尋求其他選項,例如將股權出售俾國內企業或者其他私募股權基金,但呢啲途徑往往存在諸多限制。
對中國投資態度謹慎嘅不止私募股權集團,連養老基金等大型機構投資者亦表現出明顯猶豫。一名未喺中國投資嘅大型養老基金私募市場專家指出,理論上而家確實可以低價收購中國資產,但退出困難同持有時間延長嘅風險,已經令投資前景變得暗淡。
外國私募退出案例寥寥
投資者對中國市場日漸冷淡,高盛集團首席執行官蘇德巍(David Solomon)喺11月香港舉行嘅金融會議中承認,資金難以流出係導致投資者對中國保持觀望態度嘅主因之一。
儘管如此,亦有少數私募股權集團成功退出中國投資。例如,凱雷投資集團去年將其喺麥當勞中國內地、香港及澳門業務嘅少數股權賣回俾麥當勞全球。然而,呢類交易僅係例外,並無改變整體市場嘅低迷趨勢。
標普全球嘅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私募股權集團嘅退出速度較去年下降26%。相比全球市場嘅普遍放緩,中國嘅退出停滯問題尤為顯著。
喺新冠疫情前嘅中國經濟繁榮時期,外國私募股權基金曾推動咗大量企業通過上市同併購退出,成為中國經濟活動嘅重要推動力。然而,喺當前地緣政治同經濟環境影響下,呢股熱潮已不復存在。
報道指,特朗普嘅回歸可能進一步加劇中美間嘅金融戰,令國際資金進一步卻步。私募股權集團面對中國市場嘅困局,已經喺全球投資圈內引發廣泛討論,香港作為中國與國際資本連結嘅平台,未來地位亦備受挑戰。《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