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中央社》報道,南韓總統尹錫悅(Yoon Suk Yeol)3日晚間短暫實施戒嚴,試圖限制政治活動、封鎖媒體並阻止反對派議員進入國會,掀起國內外軒然大波。呢場戒嚴風波雖然喺數小時內落幕,但已引發全球對民主制度脆弱性嘅深切反思,尤其南韓一直以嚴格執行民主制度而聞名。
尹錫悅喺3日晚突然宣布戒嚴,聲稱此舉係為咗應對「國家危機」同「反國家勢力」威脅。然而呢項戒嚴措施即時遭到國內反對派、民眾同國際社會強烈批評,南韓國會喺數小時內召開緊急會議,迅速通過解除戒嚴嘅決議。尹錫悅喺4日凌晨宣布取消戒嚴令,但呢場政治鬧劇已重創佢嘅聲望。
戒嚴令引發民間強烈抗議,大批市民湧上街頭,高呼「捍衛民主」、「譴責獨裁」嘅口號。抗議活動迅速喺首爾多個地區蔓延,進一步突顯南韓公民社會嘅活力同對民主制度嘅捍衛意志。
尹錫悅嘅戒嚴決定同樣震驚美國,華府表示事先完全冇收到任何通知,並對事件表示嚴重關切。南韓一直係美國喺亞洲地區最重要嘅盟友之一,亦被視為全球民主嘅模範國家。美國總統拜登早前仲選擇喺南韓舉辦佢任內最後一場民主峰會,以彰顯南韓嘅國際地位。
然而,尹錫悅嘅舉動無疑令南韓國際形象大打折扣,亦讓美國對盟友嘅穩定性產生疑慮。拜登政府發聲明重申,期望南韓能依法解決政治分歧,維持民主制度嘅完整性。
有專家指出,南韓政壇嘅高度分裂早已為此次危機埋下伏筆。美國前國務院亞太助卿羅素(Danny Russel)表示,南韓國會長期陷入僵局,反對派採取「焦土政治」策略多次試圖彈劾尹錫悅,令執政難度不斷升級。
羅素認為,尹錫悅嘅戒嚴行為係「意外但唔完全冇先兆」,結構性嘅政治矛盾係促成呢場危機嘅關鍵原因。佢強調,南韓嘅公民社會對事件迅速作出反應,顯示民主意識仍然強烈,甚至有可能成為重新平衡南韓政治局勢嘅契機。
羅素呼籲南韓執政黨同反對派都應該從事件中汲取教訓,展開真正嘅和解進程。「雙方都做得太過火,需要冷靜處理合理嘅分歧同不滿。」佢指出,只有通過對話同合作,先可以避免類似危機重演。
南韓自1987年轉型為民主國家以嚟,一直係全球民主轉型嘅成功案例。隨住中國對香港自由嘅壓制加劇,南韓更試圖將自己定位為國際媒體新樞紐。但今次嘅鬧劇,令長期支持尹錫悅政府嘅南韓保守派大報《朝鮮日報》以「國恥」形容尹錫悅。《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