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政府指本港經濟有增長,但市面氣氛依然低迷。根據一項由勞工團體公布嘅最新調查結果顯示,今年本港勞工普遍只加薪4.5%,其中逾52%受訪者對加幅表示不滿或非常不滿,甚至有一半嘅受訪者表示需要靠加班或者兼職嚟增加收入。而有66.6%嘅受訪者認為要靠節省生活開支先頂得住,並建議僱主加薪至少5.5%。工會指出,現時輸入外勞政策令僱主只願意支付本地中位數工資嚟聘請外勞,冇誘因加薪,令本地勞工待遇受影響。
《東網》今(5日)報道,有工會喺今年8月至10月期間進行嘅薪酬調查,成功收回1,123份有效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今年有63%嘅受訪者加薪,但亦有36.1%被凍薪,凍薪嘅情況比起舊年9%下降至不足1%。而有52.3%受訪者對薪酬調整感到唔滿意或者非常唔滿意,只有13%表示滿意或非常滿意。數據顯示,加薪幅度唔足夠令僱員生活壓力增加,47.8%受訪者指需要加班或者另搵兼職嚟賺取額外收入,而66.6%受訪者表示需要縮減開支。
喺交通開支方面,工會指出集體運輸工具接連加價,專營巴士喺舊年6月調升車費3.9%至7%,港鐵喺今年6月加價3.09%,而的士於今年7月平均加價7%至9%。此外,住宅租金同樣飆升,中小型單位嘅相關租金指數於8月比舊年同期上升咗7.03%。消委會亦指出,近年有「縮水式通脹」,不少日用品價格冇變但分量卻減少,令市民感到生活成本愈來愈高。
調查中大部分受訪者認為加薪5至7%才合理,而工會建議僱主加薪至少5.5%。立法會議員林振昇指出,呢個數字雖然比舊年建議嘅6%低,但考慮到舊年疫後經濟復常,唔少人期望高加幅追落後,而今年通脹數據同期望值相對穩定。他亦指出,部分舊年被凍薪嘅員工期望追返過去兩年嘅通脹數字,工會需要考慮未來本地同周邊地區經濟增長預測等因素。
此外,工會擔心放寬輸入外勞政策會影響本地就業薪酬待遇,現時僱主只需支付行業薪金中位數即可聘請外勞。林振昇認為,呢個政策令僱主唔願聘請50歲以上嘅本地高齡員工,而寧願以中位數薪金請外勞,建議當局對輸入外勞政策進行嚴格審批。勞聯副主席譚金蓮亦補充,輸入外勞或會令行業薪金被固化,影響勞工談判空間。
代表基建行業嘅張永豪表示,行業現時工作量減少,甚至有凍薪情況,輸入外勞進一步打壓咗前線員工嘅議價能力。代表運輸同物流業嘅諸漢松指出,疫情後員工工作量增加,但企業盈利改善卻冇同勞工分享經濟成果。代表旅遊服務業嘅黃嘉毅則指出,旅遊業受政治經濟等敏感因素影響,導遊工作量不足,唔少轉做散工或者兼職,同時政府推動深度遊計劃增加咗導遊嘅營運成本,導致收入被變相減薪。《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