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停資助後 大灣區就業港青減薪逾五成  卓永興:讓港青充分感受到國家的重視和關愛
港府停資助後 大灣區就業港青減薪逾五成 卓永興:讓港青充分感受到國家的重視和關愛

雖然本港各行各業缺人問題嚴峻,港府多次高呼要「搶人才」,但就同時間於今年起恆常化推行「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每年斥資1億元資助1,000名香港青年薪金,鼓勵他們北上大灣區工作。然而計劃反應冷淡,今年暫時只使用了33.3%名額,而且絕大多數港青資助結束後,薪津遭「劈價」超過五成 ,大多選擇回流香港。

    

《光傳媒》針對該計畫進行深度調查,發現一旦香港政府終止每月1萬元的財政支援後,不少公司即提出大幅降薪的要求。「若選擇簽署內地合約留在大陸,普遍會遇到降薪問題」;有業界人士指出,與港區薪資結構差異大,多位同僚回港換職即獲得三至四成的薪酬提升;然而也有人看好內地的發展潛力,並不在意相對較低的收入。

    

政府先前推出該計劃,目的是鼓舞在港以及大灣區具營運規模的企業,吸納本地大學畢業生並安排他們到大灣區就職。企業每聘用一名青年,政府會提供最長18個月、每月1萬港元的薪金補貼,受聘青年的月薪也不得低於1.8萬港元。

    

計劃原於本月30日截止申請,但截至上月31日,僅有333名青年獲聘,暫時只使用了33.3%名額,港府日前宣布將申請截止日期延至今年底。而早前參與大灣區青年就業試行計劃的人,近7成在計劃結束後,後續選擇在香港上班,而繼續留在大灣區或同時中港兩地工作只有約3成人。

    

民間智庫「MWYO青年辦公室」訪談了多名參與該計劃的青年,匿名發佈他們的看法。其中一名從事資訊及通訊業的青年表示,提前就得知計劃結束後,公司將會大幅降薪,「這是普遍現象。簽香港合約可維持或稍有提升薪資,然而若簽內地合約則多數會降薪」。這名青年進一步透露,在計劃即將結束的第17個月選擇離職,後來回港工作,目前月薪已達2.4萬港元以上。

    

另有從事公共事業的青年進一步指出,有知道的企業在計劃下聘了50人,但中途已經有一半人離職。其中部分人可能因為被企業要求離職,並給出大幅降薪的續聘條件,「續聘薪金僅為5,000至7,000人民幣,願意接受的不超過10人」。

    

這名青年繼續在大灣區工作,指出已經習慣了當地便利的外賣和電商服務,反而覺得回港不適應。並表示由於住在「人才房」,月租只需1,600元人民幣,面積達500平方呎,「實際可支配收入」反而比在香港要高。

    

從事金融保險的另一名青年透露,因考慮到中港薪酬差距、勞工保障以及中國經濟狀況不佳等因素,最後選擇回港並在另一家銀行就職,目前月薪超過2.4萬港元。他直言,大多數同事也選擇回港工作,因為兩地薪資差距明顯,「我們幾名同事回港後,薪資都增加了30%到40%」。

    

對於中港兩地青年的比較,這名青年指出,大多數中國同事在學歷上具有優勢,擁有碩士或以上學位,或是海外回流,儘管與香港青年做相同的工作,中國青年通常願意接受較低的薪資。

    

「MWYO青年辦公室」總結,中港兩地的薪資差距依然存在,尤其在某些特定行業更為明顯。若員工期望能直接在大灣區城市受聘,並期望月薪達到1.8萬港元以上,這樣的期望很難實現。

    

不過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早前在廣州出席「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入職歡迎儀式時表示,特區政府一直致力推動香港青年投入大灣區建設行列,廣東省政府最近更加大力度,增加生活補助一倍,到每月最高2,000元人民幣,讓青年充分感受到國家對他們的重視和關愛。《I》

發佈時間: 2023年09月14日 13:03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