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續通縮 9月CPI遜預期  IMF警告勿再補貼過剩產能 須轉向內需、化解樓市危機
中國續通縮 9月CPI遜預期 IMF警告勿再補貼過剩產能 須轉向內需、化解樓市危機

中國經濟復甦乏力,通縮壓力再度浮現。中國國家統計局喺10月15日公佈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9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下跌0.3%,城市下跌0.2%,農村下跌0.5%。食品價格暴跌4.4%,整體消費品價格亦下滑0.8%。呢個指標係衡量通脹最關鍵嘅數據。連續兩個月CPI負增長(8月跌0.4%、9月跌0.3%),意味中國經濟正再次陷入「通縮風險區」。

 

官方數據顯示,食品、煙酒類價格整體按年下跌2.6%,對CPI帶嚟約0.74個百分點嘅負面影響。

 

* 鮮菜價格大跌13.7%,單項就拖低CPI約0.35個百分點;

* 雞蛋價格跌11.9%,拉低0.08個百分點;

* 鮮果跌4.2%,再減0.09個百分點;

* 而最關鍵嘅係豬肉價狂瀉17%,拖低整體指數約0.26個百分點。

 

分析人士指,內需疲弱、供應過剩、加上民眾消費信心下滑,導致食品市場「價跌量縮」。

 

消費品價格整體下跌0.8%,連續出現負增長,反映製造業與耐用品市場仍然疲弱。交通通訊價格按年跌2.0%,主要受汽車與能源價格下滑拖累。

 

從環比數據(即與上月比較)睇,CPI雖微升0.1%,顯示短期價格止跌,但回穩力度有限。豬肉環比再跌0.7%,意味去庫存壓力未除。服務類價格則按月跌0.3%,因中秋、暑期旺季結束後旅遊相關支出減少。

 

除咗消費端,生產者價格指數(PPI)9月亦按年下跌2.3%,連跌36個月。雖然跌幅較8月(-2.9%)略收窄,但仍顯示工業價格疲軟、企業利潤受壓。經濟學者指出,長期物價下行會令企業削減生產、消費者延遲購買決策,從而形成「通縮螺旋」,即價格愈跌、需求愈弱、經濟愈難復甦。

 

《南華早報》分析,中國正面對持續嘅通貨緊縮壓力。房地產市道低迷、家庭消費欲望疲弱,加上工業產能過剩、貿易不確定性上升,令供應商難以清理過剩庫存。報道指,「價格跌勢反映咗消費與商業信心嚴重不足」,而樓市長期不振,繼續拖累居民支出意願。

 

《路透社》報道,國際貨幣基金(IMF)最新《世界經濟展望》指出,中國經濟面臨結構性危機,必須由「出口拉動」轉向「內需驅動」。IMF首席經濟學家古蘭沙(Pierre-Olivier Gourinchas)直言,雖然中國製造業出口量上升,但價格下滑,反映全球市場無法吸收新增產能,出口動能「幾乎熄火」。IMF指出,中國當前最大挑戰係房地產危機未解:地產投資不斷收縮、銀行不良資產上升、信貸需求疲弱,整體經濟正徘徊喺「債務—通縮陷阱」邊緣。

 

MF建議中國當務之急係:

 

1. 加速房地產出清、處理壞帳,支持「保交樓」,防止金融系統性風險;

2. 加強社會保障與公共服務,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恢復消費信心;

3. 將政策重心由「供給側補貼」轉向「刺激內需」與「提高生產效率」;

4. 提升政策透明度與治理水平,穩定市場預期。

IMF報告亦指出,中國近年對電動車等戰略產業嘅補貼雖然帶動局部增長,但同時推高財政成本,造成資源錯配,若內需未同步擴張,產能外溢與價格競爭會愈演愈烈,企業盈利空間被進一步壓縮。

發佈時間: 2025年10月15日 15:23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