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光返照」?     世銀上調中國GDP 至4.8%       但警告結構性惡化
「回光返照」? 世銀上調中國GDP 至4.8% 但警告結構性惡化

世界銀行(World Bank)剛發布左《東亞及太平洋地區半年經濟展望》報告,將中國2025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預測,由今年4月嘅4.0%上調至4.8%。不過,報告同時警告,中國經濟增長勢頭可能喺2026年放緩,預期增長率降至4.2%,雖然比早前預測略高,但反映出結構性放慢問題依然存在。

 

報告指出,中國經濟面臨內外夾擊。對外方面,全球貿易壁壘升高、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加劇,再加上全球經濟整體放緩,令中國出口壓力上升;對內方面,消費者信心疲弱、企業採取觀望態度,令投資放緩。報告特別提到,中國9月製造業產出同零售增速都跌至近一年低位,突顯經濟復甦脆弱。

 

事實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早喺7月亦上調咗對中國2025年增長預測,從4.0%調整至4.8%,與世界銀行最新數字一致。呢種一致上調反映外界對中國短期經濟表現嘅樂觀,但長期挑戰依然沉重。世界銀行預期,東亞及太平洋地區整體經濟2025年增長可達4.4%,較前次預測高0.2個百分點,2026年則維持4.5%。

 

報告進一步指出,中國結構性問題正逐步浮現。公共債務上升,令政府推行大型財政刺激嘅空間受限;同時,樓市持續低迷、民間消費疲軟,成為拖累經濟表現嘅主要因素。9月零售數據顯示,消費增速明顯放慢,與官方設定嘅「約5%」增長目標形成壓力。分析人士估計,北京未來幾個月可能會再推出更多刺激政策,包括放寬貸款、加碼基建投資等,以穩定信心。

 

喺更廣泛層面上,世界銀行警告,全球貿易環境惡化同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已經對整個東亞及太平洋地區構成挑戰。報告指出,許多企業因外部風險推遲投資計劃,特別係出口導向型經濟體首當其衝。

 

為應對呢啲挑戰,世界銀行建議各國加快推動結構性改革,提升經濟韌性同長期增長潛力。對中國而言,改善營商環境、刺激內需、推動科技創新,以及加強區域合作與貿易多元化,將係關鍵出路。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北京會繼續採取寬鬆嘅財政與貨幣政策組合來托底經濟。近期中國已經降息、放寬房地產限購等措施提振市場信心,但其成效仍有待觀察,尤其喺全球需求疲弱、出口壓力不減嘅背景下。

發佈時間: 2025年10月08日 13:15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