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民黨新任主席鄭麗文當選之後,首次接受國際媒體專訪。呢位曾經高舉台獨旗幟、加入民進黨嘅前「綠營戰將」,而家轉身成為藍營領袖,毫不避諱咁分享自己嘅政治心路歷程,仲大談兩岸未來願景。佢話,如果有機會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見面,「見一次、見十次,甚至見一百次都願意」,因為最重要係「傳達和平訊息」。鄭麗文批評台灣總統賴清德變成「麻煩製造者」,呼籲全民「下架民進黨嘅台獨黨綱」,話只要擺脫對立框架,和平先有可能真正到來。
鄭麗文以黑馬姿態贏得國民黨主席選舉,成為繼洪秀柱之後第二位由黨員直選產生嘅女性主席。佢過去曾參與野百合學運,高喊「台灣建國」口號,如今卻主張「化敵為友」,走出一條務實路線。11月上任後,佢隨即任命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做副主席,而蕭旭岑已經赴天津會見中國國台辦主任宋濤,討論兩岸合作同交流。鄭麗文話,呢啲舉動都係為咗「釋出誠意、累積善意」,向兩岸人民甚至全世界傳達和平嘅決心。
對於習近平賀電中提及「推進國家統一」,鄭麗文回應得斬釘截鐵:「和平、和平、再和平。」佢相信兩岸矛盾唔需要靠軍事去解決,只要有善意,就有轉圜空間。佢指出,台灣民意顯示,支持統一或者獨立嘅比例都唔高,「維持現狀」依然係最大共識。佢強調,若真有機會與習近平見面,一定會親口講出:「我哋希望營造善意,避免戰爭。和平唔單止係兩岸之福,仲係亞洲同全人類之福。」
講到軍事問題,鄭麗文話,要說服習近平放棄武力犯台,唔係靠講,而係靠誠意與決心。佢強調,台灣冇放棄防衛能力,但反對盲目擴軍。佢唔贊成國防預算拉高到GDP嘅5%,直言:「全世界好少國家做到咁,台灣而家都已經超過3%,錢都排擠晒其他民生預算。」佢又批評軍備競賽只會將台灣推向戰爭邊緣,強調「和平要靠智慧同外交,唔係靠子彈。」
對美國軍售問題,鄭麗文態度亦相當尖銳。佢質疑部分軍購「未交貨、又唔必要」,指出馬英九時代國防預算得兩千幾億,如今暴增到九千幾億,但台海安全反而更差。「合理嘅國防係為咗和平,唔係為咗無止境嘅擴張。」佢語帶無奈咁講。
被問到「一國兩制台灣方案」,鄭麗文直言台灣接受度極低,但認為問題根源喺長期隔絕、互不理解。佢話,要化解對立唔應該靠堆仇恨,而係展現善意。佢批評民進黨長期以來扮演「製造敵意」嘅角色,令台灣陷入對抗循環。未來,佢希望國民黨能凝聚主流民意,喺保護人民同產業之餘,推動兩岸重回和平對話軌道,並寄望2028年可以實現政黨輪替。
至於「九二共識」,鄭麗文強調台灣有自己嘅解讀空間。佢反駁習近平2019年版本唔係唯一真理,話「國際上仲有努力空間」。佢相信,一旦國民黨重返執政,兩岸將迎來「全新局面」。佢指出,台灣人反對立即統或獨,但「現狀其實喺變」。民進黨去中國化令更多人自認為「台灣人」多過「中國人」,但根據憲法,兩岸人民依然屬於一個中國。「國民黨主張嘅係『憲法一中』,視中國為資產唔係仇敵,呢個視角先可以為和平開路,唔會令台灣變成第二個烏克蘭。」
講到國際時局,鄭麗文話台灣唔會成為第二個香港,北京冇呢個意圖,但警告如果走錯路,台灣可能會步上烏克蘭後塵。佢直指:「賴清德好似澤倫斯基,將台灣推到戰爭邊緣。」佢又認為俄烏戰爭本可避免,責任唔完全喺普京身上,北約東擴都係導火線之一。「普京係經民主選舉上台,唔應該簡化成獨裁者。」佢話,台灣要有自主判斷,唔好變成中美角力嘅棋子。佢強調,國民黨有責任帶領台灣走出對抗,促進兩岸和解。
談起自己嘅轉變,鄭麗文話,1988年參與野百合學運時,佢曾高喊「推翻國民黨暴政」,認為台獨係通往民主嘅道路。但加入民進黨後,佢親眼見證內鬥與清算,「施明德、許信良都被整肅,台獨變咗做政治工具。」佢指出,李登輝提出「兩國論」被美方否決,民進黨選擇冷處理;陳水扁上任後又由「四不一沒有」轉為「一邊一國」,顯示民進黨只係「權力算計,唔係信念堅持」。後來赴英國劍橋大學攻讀國際關係,令佢重新理解權力與現實,2005年被連戰「和平之旅」感動而加入國民黨,並協助陳明忠遞上「和平鑰匙」,象徵國共破冰時刻。
鄭麗文承認,國民黨目前支持率得18.9%,落後民進黨嘅31.6%,形勢唔容易。不過佢話,最近嘅「大罷免」行動勝出,係因為民意唔滿賴清德政府,而唔係國民黨真受歡迎。佢強調,國民黨未來要吸引年輕人、凝聚中間選民,確保台海穩定,守住台灣底線。「我哋要做和平嘅橋,唔做對立嘅牆。」
通觀整場專訪,鄭麗文多次重複「和平」兩字。由昔日台獨青年到今日嘅藍營領袖,佢企圖重塑國民黨嘅兩岸論述,將藍營定位為「理性和平派」。佢批評民進黨煽動恐懼、製造仇恨,同時保持同美國軍售政策嘅距離,展現出更自主嘅政治姿態。呢位曾經反國民黨、反中國嘅女學生,如今以「和平倡議者」姿態重新登場,佢嘅轉變無疑震撼政壇,也顯示台灣政治光譜正進入新一輪重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