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權 vs 通脹      歐盟望強制封殺中共科技       但自家制貴到喊
主權 vs 通脹 歐盟望強制封殺中共科技 但自家制貴到喊

歐盟近期正醞釀一項具法律約束力嘅禁令,要求成員國逐步把華為同中興嘅電信設備撤出現有網絡,以推進所謂「歐洲數字主權」。呢項舉動被視為歐洲對中國科技依賴最強硬嘅一次政策轉向,意味著布魯塞爾準備踏入一條既昂貴、又充滿政治風險嘅新路。

 

剛係18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同德國總理默茨喺柏林主持「歐洲數字主權峰會」。默茨會上直言,追求數字主權冇免費午餐:「代價一定高,但依賴他國嘅代價更高。」馬克龍亦強調,歐洲唔會甘於成為美國或中國嘅「附庸」,必須「自行設計屬於自己嘅方案」。

 

事實上,無論係人工智慧、半導體定雲端基礎設施,歐洲喺多項關鍵數字技術都落後中美兩強,連帶拖慢經濟增長。電信網絡更加係歐盟嘅弱點,過去十年,歐盟不少國家大量採用華為同中興設備,原因簡單直接:價錢平、性價比高,遠低於歐洲嘅兩大供應商。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氣候與能源研究員指出,全球能夠喺性能同價格上同華為、中興匹敵嘅廠商「屈指可數」,替代品往往貴幾倍。

 

據報,歐盟委員會正研究將2020年嘅「高風險供應商」工具箱升級為具法律約束力嘅規範,令成員國必須落實淘汰計劃。被視為主要推動者嘅歐盟執委會副主席維爾庫寧(Henna Virkkunen)暫未回應查詢。2020年版本只係「建議」性質,各國執行差異極大;目前歐盟27國入面只有13國以不同方式限制華為,但德國、法國、意大利等主要國家過去一直拖拖拉拉。

 

德國最新嘅態度轉變尤其關鍵。默茨較早前喺一次商界活動中公開表示,只要技術上可行,德國政府嘅決策就係把5G網絡嘅中國元件統統換走;至於2030年初有望商用嘅6G,「中國元件一律不得進入」。歐洲似乎希望喺新一代網絡上徹底「去中國化」。

 

但政策要落地,難關並唔少。首當其衝係金錢。芬蘭諾基亞(Nokia)同瑞典愛立信(Ericsson)係歐洲僅存嘅電信設備巨頭,但佢哋嘅標價普遍比華為貴三至五成。喺經濟放緩、財政吃緊嘅歐洲,要大手換裝動輒需數百億歐元,政治上未必人人敢接招。

 

卡內基歐洲中心研究員揚斯(Richard Youngs)分析,歐洲政府過去20年多數用「商業邏輯」處理對華關係,如今先至把國家安全放到同等重要位置,但真正付諸行動時,「財政現實會使不少國家猶豫」。

 

再加上,成員國立場分歧嚴重。默茨政府雖然愈來愈強硬,但德國工業界同中國市場環環相扣;法國堅持「戰略自主」,唔願完全貼住美國走;東歐同南歐國家就擔心換裝成本最終要由消費者埋單。

 

今年以來,歐盟已對華為連出重招,包括禁止華為遊說人士與歐盟官員接觸,並針對部分歐洲議員涉嫌收受華為利益展開調查,顯示布魯塞爾對中國科技企業嘅信任度已跌至谷底。

 

外界普遍認為,若歐盟真係通過具強制力嘅禁令,將成為繼美國、英國、澳洲之後,又一個主要西方陣營全面封殺中國電信設備嘅地區。然而與美國唔同嘅係,歐洲目前依然缺乏完整自主供應鏈,如果急切「去風險」,搞唔好會變成「自損競爭力」。

 

歐盟委員會最快將於2026年初提出正式草案。到時,歐洲究竟係走向一條更獨立嘅數字未來,定係被高昂代價困住身手,這場「主權 vs. 成本」嘅角力,將正式踏入真正嘅決戰時刻。

發佈時間: 2025年11月24日 13:11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